写的,现代青年人最大的问题是身体离美国太远,心离美国太近。”
“别,可别带上我,我没觉得有问题,写的是‘有些青年人’怎么?这俩字被你吃了?我奇了怪了,刘一民同志踩到你的尾巴了?”
“我没有没有,其实我觉得写的挺好的,刚才脑子有点不清醒。”
事实证明,于佳佳的判断是有些问题的,隔天还是有报纸刊登了一些阴阳怪气的文章。
总有一些人看不清形势,也总有一些人心向美国,也总有些报社编辑歪了屁股。
不过音量上小了许多,说话没那么明目张胆了。而且题材也是以散文的形式写的,大多写的是自己初步踏上美国土地上的感受,讲美国的高楼大厦数量是中国的五六倍,美国的餐厅可以买到任何食物,美国的服务员认真地对待每一位客人,见到时会四十五度鞠躬。
“四十五度鞠躬?日美串子?”
【当飞机第一次降落洛杉矶的时候,走出飞机,闻到了海风里夹杂着的太平洋湿润季风】
“航班只有到旧金山的,哪儿有到洛杉矶的,这又是心向美国的幻想文。”刘一民笑着对旁边的朱霖说道。
“哈哈哈,地理知识没有学好呗!”
朱霖坐在旁边的沙发上,吃着西瓜乐不可支。
刘一民挥笔写下一行字——《狂热的西方幻想曲》。
这次刘一民没有写很长,大约写了一千五百字,将几篇文章里面的漏洞给指了出来,并指名道姓的骂了几家报社编辑部。
【就这种漏洞百出的玩意儿也能通过审核?】
这一次,佘世光看到于佳佳手里的文章后对刘一民的评价是:“狂!这年轻人忒狂了,连几家地方报社都给骂了,我看了大多是南方沿海的报纸,这不成了捅马蜂窝了?”
“主编,啥马蜂窝啊,刊发了这样的文章,还不得羞愧死?”于佳佳抱着膀子,说话像是挑事一般。
“嗐,发,这次苦一苦兄弟单位了!”
文章一发出,顿时几家报纸沦为了读者嗤笑的对象,宛如跳梁小丑一般。
几家报社被一顿狂讽后老实了许多,不过报社最大的优点就是脸皮厚,把脑袋一塞当啥事儿没发生,事情过去后再摇身一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