翌日,《中青报》除了在头版刊登了刘一民的评论外,也刊登了一篇本刊的理性评论。
本刊的评论主要是讲失败的原因,充当了理中客的角色。
刘一民的评论充当着情绪引导者的角色,读者大早上拿到报纸,看着由败到胜,由弱到强的女排时间线,加上刘一民极具感染力的言论,一个个顿时认为刘一民说的对。
我们要给女排时间,相信女排的姑娘们,一定能再次取得胜利。
不以一次成败论英雄,女排精神永存!
“这次咱们输了,咱们认了,下次咱们到美国把面子给找回来。小日本敢在咱们面前拔份,真是活的不耐烦了。”
“嗨,输一次而已。实际上咱们也是先拔的小日本的份儿,人家找场子来了。不过短短几年,咱们能从十名开外,到了数一数二的位置,已经很不错了。”
街头巷尾的舆论风向开始慢慢地发生变化,这个世界上沉默的是大多数,就容易让人认为少数人的声音才是主流。
一旦有人扛大旗,沉默的大多数立马就会站出来,变成真正的大多数,而少数人则根据情况不再发声。
这两篇评论一篇讲道理,一篇是情绪输出,两者结合,实现了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
很多自诩独立思考的人看到这两篇评论,都认为这是一次有预谋的策划。
实际上,《中青报》的这篇评论和刘一民的这篇《这次输的彻底,下次赢得干脆!》还真是凑巧了。
《中青报》看到事情不对头,已经准备发表评论引导舆论了,跟刘一民算是不谋而合,
来到燕大,刘一民看到不少的教授和学生在拿着《中青报》阅读,严家炎看到后冲刘一民打了一个招呼。
“一民啊,以后我要是得罪你了,你可千万别在报纸上骂,哎呀,你这感染力真是太强了。”严家炎开玩笑道。
刘一民说道:“严教授,您就别开玩笑了,就算骂,我也只敢心里面嘟囔几句。”
严家炎跟着刘一民走进了办公室,对着他跟朱光遣说道:“咱们出版社加班加点,今天晚上样书就能印出来五本,明天咱们去部里提交。”
“家炎啊,别紧张,你看看,你比我们两个都紧张。”朱光遣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