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待所内,昏黄的灯光下,严家炎、孙玉石和刘一民三人脸上止不住的喜悦。
各学校只要确定使用教材,数年之内是不会轻易更改的。燕大中文系再时刻保持着迭代能力,就能长期稳固住各高校的市场。
正高兴的时候,房间的门敲响了。
刘一民过去打开门,走进来了几名教授,手里面都着拿的《收获》,开口闭口就是要探讨一下内容。
他们进来后,房间的敲门声就没有停过,不一会儿房间就被围的水泄不通。
严家炎悄悄的找了一下招待所的工作人员,通过喊话将这群教授给赶走了。
除了他的房间,徐驰的房间也围了不少人。大家都知道在徐驰是译者之一,他在《宠儿》上也有发言权。
孙玉石走后,严家炎将房间门给关上,疲惫地说道:“早点睡吧,好不容易能清静清静。”
关上灯没一会儿,两人就睡着了。
这两天的会议,着实让他们紧张的不行。
第二天上午,复旦中文系作为东道主,邀请所有的教授学者复旦大学和复旦的中文系。复旦学校的各个角落,都能够看到前来参观的学者。
燕大中文系的三个人走进复旦中文系的课堂旁听,学生们看到三人后集体起立鼓掌,直到他们坐下,掌声才停了下来。
课堂上讲课的是十四老之一的陈子展,讲课的内容则是《楚辞》,一身棉衣坐在讲台上面,左手执书,笑容可掬地向学生们讲授《楚辞》的作者屈原。
“同学们都知道咱们中文系承接了一场重要会议,昨天燕大的刘一民副教授拿出了一本书,这本书先不讲。3月15号《收获》发表,大家都记得跑快点去看看。
他有一个观点,我十分认同,就是我们也有许多优秀的东西,我们不能眼盯着国外,还得盯着国内。
屈原的作品一点都不比什么古希腊的《荷马史诗》、但丁的《神曲》、歌德的《浮士德》、莎士比亚的戏剧逊色”
严家炎低声说道:“陈子展先生一生研究《诗经》和《楚辞》,他的观点一向是非常有点见地。”
只听陈子展从屈原的生平开始讲起,又结合各个时期的文化、地理、政治等因素进行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