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
“朱霖!”
“我还以为你会扭捏一下呢!”
“万一我是假客气,您当真了咋办。”刘一民笑道:“这剧本她来排练完全没什么问题,换了其他的导演确实大材小用。”
曹禹笑道:“小朱应该好好锻炼一下,《好运大厦》就排的很不错,应该趁着《好运大厦》的成功,再推出一部自己主导的话剧,那就这样说定了。”
曹禹将朱霖叫了过来,郑重地将剧本交给了她:“好好排,有什么不懂的尽管问,不管是导演还是我,都可以。”
“万老师,我一定好好排,不给您丢脸。”
“错了,我这张老脸算啥,你不给自己丢脸就行。”曹禹说道。
等朱霖走后,刘一民跟曹禹谈论了一会儿,曹禹询问他最近在忙什么。
“文研所的事情,另外就是桂省电影制片厂要拍《血战台儿庄》,让我写剧本。”刘一民老实地说道。
“台儿庄?好题材啊!话剧也可以演嘛,当年大家得知台儿庄大捷,都很兴奋。老人家说我们就应该一月打一次像平型关大捷、台儿庄大捷一样的胜仗来振奋全国军民的信心。”曹禺给刘一民讲了许多自己知道的资料。
在人艺呆了一个上午,吃完中午饭,刘一民来到燕大上课。
上午刘一民和朱霖也没有交流剧本,跟其他导演不一样,他们俩对剧本的交流在被窝里就能完成。
大二的孔庆冬自从上了刘一民的第一堂课之后,再上课就老实了许多,也不说什么怪话了。
不过平日里,倒还是时不时有些怪话,只比以前少了那么点。
那一节课堂上的内容被新闻专业的学生记录了下来,直接发在了校报上,不止在学生中间,在教授中间也引起了一些轩然大波。
整体来看,对于刘一民的看法支持者多,历史系的主任在之后亲自写了一篇文章——《真名士和假名士》,针对名士的曲线入仕的名利做了分析。
讲课间隙,有学生询问刘一民能不能帮他买一张话剧票。
“什么票?”
“《宠儿》”
&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