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向他们了解了一下整体情况。
刘一民握住张广年的手说道:“老张同志。”
“一民,干得漂亮,甚至可以说是大快人心。文艺作品要起到团结民众,鼓舞士气的作用。作家在活动的场合,也要践行这一理念。”
统战部门和侨办的同志走过来说道:“一民同志,你的工作比我们干的漂亮,我们接到了各地华人协会或者是华人侨领的电文,支持推动交流。”
“真有点内外团结如一人。”
刘一民和代表团坐在一起,接受各部门的夸赞,夸的几人都有点不好意思。
姚雪垠咳嗽一声说道:“同志们,其实这都是一民的功劳,我们?我们就是躺在一民功劳簿上的人。”
“大家都辛苦了,你们配合一民做了不少事情嘛,我们都看在眼里。”曹禹说道。
会议结束还不算完,刘一民等人被留下来接受采访,在京的央媒和地方媒体一个不落,排队接受询问。
刘一民几人轮流回答问题,不过大多数问题都是直接向刘一民提问的。
“刘教授,您当时写下‘分土而食’和‘土和骨灰合葬’的故事时,心里面是怎样的一种感受?”
“说实话,我心里面非常非常的难受。我是一个相对感性的人,这篇文章写完之后,不只是我,各位代表、岛上的代表都哭了,说明我们都想解决这件事情,我也相信,离解决这件事情不远了。”
记者的问题都是经过仔细思索的,注重往深挖,而不是像香江媒体那样,注重噱头。
央视的副台长杨伟光指挥着央视在旁边拍摄视频,等采访结束之后,握住刘一民的手询问他下一期的《青年夜话》他能不能上场?
“怎么?吴教授讲的不好?”刘一民纳闷地问道。
“好,很好,讲的红学深入浅出,将课堂上的讲法变了一下,降低了理解门槛。但大家都想听你在新加坡的故事,你要是上了,广播的收听量还得直线上升。”杨伟光说出了自己心里的想法。
“好,没问题。”刘一民笑道。
“那咱们就说好了,一民同志,我们先撤了。”杨伟光说道。
代表团的其余人也陆续离开文化部大楼,刘一民坐在夏言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