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的胸怀,更加凸显了我们的胜利,对比出那光头的南奔仓皇之感。”刘佩然沉吟片刻,举手支持刘一民的写法。
刘一民要写的是《开国大典》这部电影的剧本,跟《建国大业》相比,侧重于人物带动历史的描写,表现了老人家的家庭生活和光头的家庭生活,双方博弈和心理变化到最后建国。
《建国大业》的时间线从抗战胜利到建国,更为注重后期的统一战线,各界民主人士想方设法来到燕京,共商国是,整体更为宏观,展现了多方民主力量的重要性。
《开国大典》是一部非常经典的电影,开启了从生活化角度拍摄此类电影的先河。在电影里,用了不少诙谐的台词来调侃光头。
比如光头的孙子艾伦当着光头的面贴脸开大,背诵后主李煜降宋写的“四十年来家国,三千里地山河”
另外还有光头视察长江防线和下属打牌说出的那句“打牌你不行,打仗我不行!”的自我调侃。
后来90年代花几千万巨资拍摄的《大决战——三大战役》里面的不少经典镜头,都是这种拍摄风格的延续。
因为这种风格,《开国大典》这部电影差点没能上映,ZG-J首长看完之后非常满意,直接拍板上映。
汪阳也站出来替刘一民说了几句话,认为刘一民这一拍摄想法很有开创性:“不管如何,刘一民同志的想法至少不墨守成规,而是不断地开创新角度、创新写作方式。
一民同志的剧本,广受海内外好评,那个《奴隶的救赎》拿到了一亿多美元的票房,这都是证明嘛。”
汪阳和刘佩然两人站出来讲话,场面才受到了控制。不过这群人的观点仍然没有变化,保留自己的反对意见。
见到争议如此大,徐怀忠也不知道怎么做了,低声跟旁边的电影局局长陈波聊了几句,陈波皱紧了眉头,没办法下定决心。
两人对视了一眼,徐怀忠再次说道:“我觉得一民同志说的有道理,改革开放以来,文艺作品都在拓展新思路,革命题材的电影也应该拓展才对。”
“话虽如此,要是平常的片子也就罢了,这可是纪念片,万一真出现政治影响,怎么办?”陈波低声说道。
刘一民扫视了全场后再次说道:“同志们,我理解大家的担心。但是我认为电影内容创新势在必行,我们要把革命题材的片子拍的精彩,让观众爱看。
《血战台儿庄》为什么大家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