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此乃鹬蚌相争,渔翁得利之局!陛下洪福,天佑我大明啊!”
……
奉天殿内,大明朝廷的百官顿时来了精神,一时之间竟如同市井酒肆,充满了欢欣鼓舞之气。
几乎每一个官员脸上都洋溢着笑容,仿佛听到的不是令人闻风丧胆的清军正在进攻一个同样强大的对手,而是天上掉下了巨大的馅饼。
他们热烈地讨论着“流寇”的覆灭,畅想着“建奴”的损失,勾勒着王师北定中原的辉煌画卷。
“借虏平寇”这四个字,虽然以“北使团”的失败被诸多人绝口不提,但是他们仿佛忘却了还有一些大明忠臣在顺天府内苦苦坚守着。
如今,态势如此发展,旧事重提,却已成为此刻所有人心中不言自明的“妙策”。
朝堂中,诸多大臣听闻此言,皆纷纷点头附和,他们不由得把敬佩的目光投向了站在最前列的那名身穿绯红官服的史可法背上。
在这片几乎一边倒的欢庆声中,只有少数几人保持着沉默。
兵部左侍郎吕大器,眉头紧锁,他看着同僚们忘形的笑脸,嘴唇动了动,最终却化为一缕微不可闻的叹息。
还有几人的目光投向殿外北方,仿佛能穿透重重宫墙,看到潼关那惨烈的战场和更北方虎视眈眈的清军铁骑。
那绝非仅仅是为了“平寇”而来。
那头如今在撕咬猎物的猛虎,下一个目标,究竟会是谁呢?
……
“肃静!”站在一旁的王承恩接到崇祯皇帝的眼神暗示,立马站出来,尖声叫道,顿时让大殿内幸灾乐祸的大臣们停止了讨论。
崇祯皇帝眼中略过一抹失望的神色,脸色平静的开口说道:“那诸位爱卿的意思是,不管建奴与伪顺的交战,我大明朝廷,调集兵马,沿江北上,去支援湖广等地的左良玉部吗?”
“吾皇圣明!”奉天殿内大多数人都躬身回答道。
面对着大多数臣子如此的想法,崇祯皇帝沉默片刻,开口说道:“朕认为,不能沿江北上支援湖广的左良玉部!我们应该出兵中原,切断建奴的后勤粮道,把他们围困在潼关之前,我大明与伪顺前后夹击,一举歼灭满清建奴在潼关前的部队!”
崇祯皇帝说完这些话后,奉天殿内的群臣全部都愕然的张大了嘴巴,目瞪口呆的盯着崇祯皇帝。
就连刚才沉默的那些臣子,比如吕大器之流的官员,也瞪大了双眼,流露出不可置信的神情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