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还是世界上第一个在1940年代就突破氢弹理论的天才。
此刻,林教授正趴在桌上,疯狂地计算着什么,嘴里还不停地念叨着。
“中子反射层厚度再优化0.5毫米……聚变点火温度必须达到1亿度……”
胡力走上前,轻轻拍了拍他的肩膀。
“林教授,辛苦了。”
林默猛地抬头,看到是胡力,疲惫的脸上终于露出一丝笑容。
“团长,你来了。”
胡力咧嘴一笑。
“听说你又给我放了个大卫星?”
林默推了推眼镜,眼中闪烁着科学家的狂热。
“氢弹的理论构架已经完成,电脑模拟爆炸57次,全部成功!但是…”
林墨顿了顿,神情变得严肃。
“只有最后真正的试爆才是关键。”
胡力点了点头,很是赞同道。
“我明白,理论归理论,实践才是真理。说说看,‘蘑菇’问世才没过多久,你们是怎么在这么短的时间内把氢弹技术推进到快要问世的地步,怎么做到的?”
林默站起身,抓了抓鸡窝头,然后走到一块巨大的黑板前,上面密密麻麻写满了公式和图表。
林墨拿起粉笔,开始讲解。
“氢弹的核心原理是‘核聚变’,而核聚变需要极高的温度和压力才能触发。”
林墨画了一个简单的示意图。
初级(原子弹)——作为“点火器”,通过裂变反应产生高温高压。
次级(聚变材料)——氘化锂-6在高温高压下发生聚变,释放巨大能量。
铀-238外壳——聚变产生的中子会轰击外壳,引发第三次裂变,进一步提升爆炸威力(三相弹)。
胡力听得入神,虽然他不是科学家,但基本概念还是能理解的。
“所以,关键在于‘点火’?”
林默点点头。
“没错!最大的难题是如何让初级爆炸的能量精准传递到次级,而不是直接把整个装置炸飞。”
林墨指向黑板上的一个复杂结构。
“我们采用了‘泰勒-乌拉姆构型’,利用x射线辐射压缩次级,让聚变材料在极短时间内达到临界状态。”
艾丽丝这时好奇地道。
“那你们是怎么验证这个设计的?”
林默笑了笑,再次抓了抓鸡窝头。
“我们先用超级计算机模拟了57次,每一次都调整参数,直到确保能量传递效率最大化。”
胡力摸着下巴,若有所思道。
“所以现在,只差一次真正的试爆了?”
林默深吸一口气。
“是的团长,理论再完美,实战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好。”
胡力一拳砸在右手心。
“尽快组装出成品,有什么需要赶紧说,我全力配合。”
林教授的眼睛里顿时闪烁着狂热的光芒,转身走向实验室深处的工作台,胡力和艾丽丝还有马总工紧随其后。
工作台上摆放着一个精密的金属框架,周围环绕着各种测量仪器和计算设备。
\"这就是我们的'太阳'雏形。\"
林教授的声音因为激动而略显嘶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