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哈尔巴岭前进基地,夜色渐深,但作业区的灯光却亮如白昼,清理工作正在紧张而有序地进行。
排爆机器人如同精准的外科医生,利用多种传感器锁定埋藏点,机械臂小心翼翼地拨开覆土,将一枚枚锈迹斑斑、形态各异的毒气弹暴露出来。
这些沉默的杀器,在机器人稳定而有力的抓取下,脱离了囚禁它们多年的土壤。
接下来的一幕,对于不知内情的外围工作人员来说,充满了神秘感。
只见机器人抓握着毒气弹,缓缓送入那个巨大、密封、内部空无一物的特殊合金集装箱内。
可就在毒气弹完全进入箱体内部的瞬间,它就如同被一只无形的手抹去,骤然消失在所有人的视野和传感器的探测中!
原地只留下空荡荡的箱体内部空间。
这并非魔术,而是被送进了小世界里。
胡力深知这些毒气弹极其不稳定,在转运过程中任何颠簸、碰撞都可能引发灾难性后果。
因此,他下达了最严格的指令,所有挖掘出的完整毒气弹,一经确认,直接通过箱体的遮挡传送至小世界内那片早已划定的、多重隔离的荒漠封存区。
只有那些被毒剂渗透、无法安全分离的污染土壤,才会被装入密封箱,进行物理运输。
这是双重保险,也是出于对小世界存在的绝对保密需要,过程虽然显得“麻烦”,但确保了万无一失。
与此同时,远在倭国,一场悄无声息的“土方工程”也已经已启动。
之前在不二山的那台挖矿机,被秘密投放在了关东平原广袤而肥沃的土地上。
这里是倭国最重要的农业区,盛产优质水稻和各类蔬菜。
挖矿机在夜间作业,如同巨大的鼹鼠,悄无声息地吞噬着深层的土壤,将其转移至小世界内,等待着后面的填充。
而浓尾和近畿平原也被列为备用采土区,以确保“原料”充足。
胡力在现场一直待到深夜,亲自观察了第一批满载污染土壤的密封箱被吊装上那架庞大的“鲲鹏”运输机。
他仔细询问了技术团队关于机器人稳定性、传感器精度、作业效率等各项数据,对这批“新兵”的实战表现基本满意。
和姑父张德明以及现场负责人一起简单吃了顿工作晚餐后,胡力决定随首批运输机返回缅国,阿国那边他不放心,要回去就近看着点。
他找到正猫在指挥车角落里,对着一个热水袋焐手的关键,问道。
“老关,这边第一批货要运回去了,你是跟我一起走,还是再待会跟着下一趟走?”
关键一听到“回去”两个字,几乎是条件反射般浑身一激灵,下意识地摸了摸自己的后腰。
然后他脑袋摇得像拨浪鼓,脸上瞬间堆起一副大义凛然、舍我其谁的表情。
“回去?团长,现在怎么能回去?!这里的工作才刚刚走上正轨,正是需要人坐镇协调、稳定军心的时候!”
“我作为九州传媒的决策层,有责任也有义务留在这里,确保这次重要的环境治理行动能够得到最真实、最全面的记录和报道!”
“你放心回去吧,这里有我盯着,绝对出不了岔子!”
他说得铿锵有力,眼神“坚定”,仿佛此刻留下是肩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