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配问题,以及吸引开者构建应用生态。
建议你们下一步重点攻克通用硬件抽象层和跨平台应用兼容框架。”
“第二,万物互联基因。
未来的操作系统,核心是连接。
‘星汉’需从底层架构就融入对边缘计算、物联网协议、低功耗广域网的深度支持,使其天然适配从手机到汽车、从智能家居到工业控制的全场景。”
“第三,安全与效率并重。
中文逻辑是特色,但绝不能牺牲执行效率和安全性。
内核调度算法、内存管理、安全沙箱机制,需要用更底层的优化来保证其竞争力。”
陈羽墨条理清晰,每一句话都直指要害,为这支年轻的团队指明了清晰的技术攀登路径。
电话那头的刘启明呼吸急促,显然在飞快记录,声音充满了振奋和豁然开朗:
“明白了!
陈院士,您指出的方向太关键了!
兼容性、生态、i0t、底层优化!
我们记下了!
回去立刻调整研重心!
真的谢谢您!
我们一定努力,让‘星汉’早日成为真正的国产主流!”
电话挂断。
陈羽墨放下手机,脸上还带着未散的激赏。
这些年轻学子身上迸的创造力和破局精神,让他看到了华夏基础软件崛起的真正希望。
“是那些做操作系统的大学生?”
田夕薇好奇地问,大眼睛里满是崇拜,“墨墨你好厉害,几句话就给他们指了明路!”
“是他们自己很厉害。”
陈羽墨握住她的手,眼中光芒熠熠,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回到汤臣一品,城市的灯火已渐次阑珊。
书房里,陈羽墨却没有丝毫睡意。
戈壁的星火、哈工大的“星汉”
、万家灯火的魔都夜景……在他脑海中交织。
他打开电脑,调出早已在构思中的两份蓝图。
第一份,是常温导材料的工业化量产路径规划图。
龙渊基地实验室里的成功只是,如何将这种颠覆性的材料大规模、低成本、高质量地生产出来,覆盖全国电网、磁悬浮交通、精密仪器乃至未来的聚变电站,才是点燃能源革命的关键。
他梳理着原料供应链优化、规模化熔炼工艺、精密带材轧制、质量在线监测等关键节点的技术瓶颈和解决方案,准备整合资源,全力推进。
第二份,则是更为宏大的“华夏智慧城市群”
建设规划纲要草案。
基于南天门计划中衍生出的强大技术:天网级全域感知网络、烛龙提供的高效城市大脑核心算法、量子加密通信保障、以及未来“灵枢”
机器人可能提供的智能公共服务……这份纲要旨在打造安全、高效、绿色、人性化的未来城市样板。
从交通流全局优化、能源智能调配、公共安全预警、到政务服务“一网通办”
、医疗教育资源精准触达……他要将尖端科技,融入亿万普通市民的日常生活。
指尖在键盘上快敲击,将清晰的思路和关键节点转化为文字。
这两份计划书,一份关乎国家能源命脉的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