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寒计划’已立项,目标是半年内完成运输,一年内实现百吨级年产量开采。
运输工具,采用‘南天门计划’中已验证成熟的天河号地效飞行器改进型,最大起飞重量7oo吨,搭载小型化聚变引擎,地月往返无需额外验证,单次可运送15o吨物资设备。
工程院、材料所、自动化所,你们需要确保采集机器人、初步提炼设备、基地模块的可靠性,适应月球极端环境。”
被点名的几位所长立刻点头,快记录。
“重点难点,在于‘逐日计划’的霍尔推进器。”
陈羽墨切换了会议室的全息投影,复杂的推进器结构图和性能参数浮现出来,
“目标是5oo万牛顿推力,秒比冲。
这意味着需要长时间、极高压强下的稳定大功率放电。
目前最大的瓶颈,在于长时间大功率放电下的电极材料和通道壁材料的抗溅射和防侵蚀问题。
以及,为其供能的小型聚变堆阵列,目前的能量转化效率只有7o,浪费严重,限制了阵列的小型化。
北大团队的等离子体湍流理论突破有望将能量损失从3o降到7,但需要工程实现。”
他看向高能物理研究所所长方老:
“方老,北大团队的理论模型转化和后续验证,高能所牵头,需要最快度拿出可以指导工程设计的参数。”
“院长放心,团队已经开始全力攻关,我们有信心。”
方劲松推了推眼镜,沉稳应答。
陈羽墨的目光转向材料研究所的周老:
“周老,电极和通道壁材料是关键中的关键,直接决定推进器的寿命和可靠性。
常温导材料虽然已量产,但能否承受这种极端环境?”
周老闻言,脸上露出一丝自信的笑容,他清了清嗓子。
“院长,正好借此机会向您汇报。
基于量产型常温导材料,我们材料所过去一年中秘密攻关,成功合成了一种‘加强化复合常温导材料’。
通过纳米级多层结构设计和掺杂工艺优化,其机械强度、耐热震性和抗等离子体冲刷能力提升了数个量级。
完全可以直接用作霍尔推进器的放电通道壁和电极材料。
同时,这种新材料用于聚变堆的磁场约束和能量导出环节,在99以上放电效率的要求下,也能显着提升性能,为将来实现更高效率的小型化堆奠定基础。”
这个消息让在场所有人都精神一振!
这无疑是重大突破!
陈羽墨眼中也闪过惊喜:
“好!
周老,你们立了大功!
立刻将样品和数据共享给航天动力所和聚变工程中心!”
“是!”
周老朗声应道。
航天动力研究所所长柯老立刻接话:
“太好了!
有了新材料,我们就有底气进行全功率放电试验了!
老赵,你们院那边配合一下仿真和测试?”
兼任江南科学院副院长的华科院航天动力研究院院长赵老立刻点头:“没问题,老柯,华科院这边的地面测试平台全天候配合!”
随后,聚变工程中心、电子研究院、空间中心、自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