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 “没这么多了,我想想办法,最多能给你找六七人,你先用着吧。”
曾川值房也有十几个人在办差,其中有两三个是榆木疙瘩,不太开窍的读书人,可趁机分给陈砚之,留着也是碍眼。
…………
京郊外,刘家村里,一个小院子里,刘姥姥、王成(狗儿)、刘氏、板儿、青儿正在吃早饭。
院门没关,两名青年壮汉口中喊着“大哥”,就走了进来。
进来的是王山和王林,是狗儿的二弟、三弟,也都分别成家了。
狗儿是家中老大,王父去世后,家里的地兄弟三人平均分了的。
不过,王成娶了刘氏,刘姥姥没有儿子,刘家的土地也给了狗儿,狗儿的日子要比两位兄弟要过的好。
进屋后,王山、王林恭敬的喊了刘姥姥,这次也多亏刘姥姥进京,拿到药丸,老二王山的身体才治好了。
“坐,一起吃一口。”
王山连连摆手,笑道:“我们俩都吃过了,还有两个月就过年了,我俩赶马车去镇上买点布匹和年货,来看看兄长,有什么要带的?”
今年刘家村大丰收,王氏兄弟也赚了一些钱。
板儿跳起来,叫道:“二叔、三叔,我也想去镇上。”
狗儿骂道:“别胡闹,二叔他们是去镇上买货,你去干什么?”
板儿想去镇上玩,刘姥姥心疼外孙子,就说自己有些东西也想买,要带着板儿、青儿一起去。
刘家村距离镇很近,只有几里路。
在镇上逛了半日,花了几个铜板,板儿、青儿的肚子吃的滚圆。
王山兄弟俩都买齐货物了,准备回家,经过镇上的告示栏,不少人在旁边观看。
有人在大声议论,道:“这蒙古人的细作,怎么是个汉人的样子?”
“这有什么奇怪,什么时候没叛徒?听说,蒙古人的细作,什么人都有。”
“我要是看见他,就发财了,这蜀王府竟然悬赏二百两银子?”
“哼,就怕你没命花这银子,蒙古细作一个个都是心狠手辣的,手上不知沾了多少人命?”
王山的马车缓缓经过,板儿盯着告示上的嫌疑人画像,欲言又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