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清宫大殿内,贾政垂手立于群臣之中,目光却不由自主地望着那身着四品匹豹子补服的少年——自己的庶子贾环。
太上皇下旨让贾环上朝接受群臣质询,贾政既惊又忧,朝贡旧制关乎太上皇的颜面,一位今年才进翰林院的年轻人,竟敢妄议修改?
贾环躬身出列,站在大殿之上,引经据典,从容应答,清越的声音在殿中回荡,竟显得如此气度不凡。
贾政不禁想起贾环年幼时,独自赵姨娘的偏院,艰苦熬夜读书的身影。
朝堂上,汪文静、谢闾、陈砚之接连发难,贾政心猛地下沉,手心渗出冷汗。
贾环神情冷静,依然对答如流。
当贾环说道:“若此策有功,自是韩王殿下领导有方,翰林院诸位同仁协力之功,若有罪责,臣贾环一力承担………”
此话极有担当,既不居功,又彰显名臣气度,小儿子比自己想象中的,要更加成熟。
等贾政渐渐明白,贾环并非要削减朝贡回礼,分明是要以经商之策,行怀柔之实。
既保全了太上皇的颜面,让大雍朝得了各种货物的补充,还惠及了番邦属国的平民百姓。
贾环继续应对:“真正的威仪,不在赏赐的多寡,而是使四方归心………”
说得极妙,宽慰了太上皇的疑虑,治国之方又暗合圣人之道。
贾政注意到太上皇眼中闪过的赞赏之色,心中大安。
等到最后,太上皇神情轻松的与皇上交流,一锤定音的将弹劾贾环的罪魁祸首,一一从严处罚。
贾政这才放下心来,百感交集,背后的冷汗,已经湿透了官服里的白绸内衣。
贾环的表现,朝堂上的一幕幕,远超出了贾政的预期,大殿之中,侃侃而谈,从容不迫的气度,引经据典的学识,贾政心中充满欣慰与骄傲。
乾清宫退朝的钟声响起,等朝会散了,贾政身边围着一些贾家故交好友,好不容易,应付完了这些人,才转身去找贾环。
此时,贾环也被翰林院的下属簇拥着,年轻的文官们,个个神情兴奋,笑着要求今晚上庆功,让贾环请客。
贾政下意识,停住脚步,站在不远处,静静的看着这一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