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共生,避免传输波对星球生态造成影响。”
方案确定后,技术团队立刻进行测试。他们将混沌平衡晶核粉末融入星砂合金,在传输塔接口处种植微型藤蔓,再启动能量传输。这次,量子平衡波平稳地顺着预设轨道前进,传输损耗率仍保持在0.8%,空间折射效应完全消失。
“技术融合成功!”阿木的语气带着欣慰,“这次危机也给我们提了个醒——超全域网络涉及多文明技术,每个细节都可能影响全局,未来的技术融合必须经过更全面的跨文明测试。”
议会随即成立“跨文明技术审核委员会”,由阿木担任委员长,要求所有新加入的技术必须经过六大文明、自然平衡族、星砂文明的联合测试,确保与现有网络兼容。同时,在碎星带节点建立“技术融合实训基地”,让传承学院的学员参与技术调试,培养具备跨文明技术协作能力的新一代工程师。
解决技术危机后,跨域传输塔的部署进度再次加快。半年后,两百座传输塔全部搭建完成,覆盖宇宙中所有平衡文明的节点。当最后一座传输塔在“极寒星域节点”启动时,超全域平衡网络的能量循环系统正式成型——远古平衡星域的总枢纽与迷雾核心星的副枢纽通过传输塔连接,将平衡能量输送到各个节点,再由节点分配给周边文明,实现了“宇宙能量一体化供应”。
极寒星域的殖民星球上,居民们第一次用上了稳定的平衡能源。之前,他们因极寒环境导致能源设备频繁故障,只能依靠有限的地热生存;如今,传输塔输送的能量不仅能维持恒温系统,还能为生态培育基地提供动力,让淡绿色的植被在冰原上生根发芽。
“感谢联盟带来的平衡能源!我们终于不用再担心冬天的能源短缺了!”极寒星域的居民代表握着阿木的手,眼中满是感激。阿木将一枚“能量监测徽章”赠送给代表:“徽章能实时显示能源供应状态,若出现问题,可直接向区域调度中心发送信号,我们会第一时间响应。”
就在超全域网络稳步运行时,传承学院传来喜讯——首代学员琉璃晓、星洛带领的“技术创新团队”,研发出“便携式跨域能量接收器”。这种接收器只有手掌大小,内置微型本源传输核心,能直接接收传输塔的量子平衡波,为偏远地区的小型殖民点、探索小队提供能源支持。
“便携式接收器的能量转换效率达到85%,一次充电能满足一个三人探索小队十天的能源需求!”琉璃晓在议会展示接收器的功能,“我们还在接收器中加入了生态能量接口,能为野外种植的平衡藤提供能量,解决探索小队的食物补给问题。”
议会立刻决定量产便携式接收器,分发给所有探索小队、偏远殖民点和未完全融入网络的小型文明。星砂文明则主动提出,用星砂合金改良接收器的外壳,让其能在极寒、高温、强辐射等极端环境中使用。
这天,阿木带领技术团队前往“迷雾边缘星域”,为那里的“雾隐文明”送去便携式接收器。雾隐文明是刚加入联盟的小型文明,因长期生活在时空迷雾边缘,科技水平相对落后,只能依靠简单的平衡技术生存。当他们用接收器接收到平衡能源,点亮部落的第一盏能量灯时,整个部落都沸腾了。
雾隐文明的族长雾灵激动地说道:“我们世代生活在黑暗中,以为永远无法走出迷雾,是超全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