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吹在脸上,可他却感觉自己像踩在云端一样,思绪一片混乱。
这个可能性,他以前从未敢深入去想。他一直以为进入省委常委已经是仕途的一个高峰了,没想到背后竟然还藏着这么深远的布局和期待。
震惊之余,一股前所未有的希望和动力,如同地下涌动的岩浆,开始在他心中翻腾。
第二天,省委常委会会议室里,气氛庄重而微妙。当议题讨论到人事调整部分,涉及阳城市几个关键岗位的安排时,立刻成了争论的焦点。
省委组织部长邵浩阳首先宣读了精心制定的《关于荆楚省部分领导干部调整的初步方案》。
他着重说明,这次对阳城班子进行微调,是考虑到阳城正处于冲刺“万亿俱乐部”的关键时期,目的是进一步优化班子结构,补充那些熟悉经济工作、有攻坚能力的干部。
他详细介绍了每一位拟任人选的基本情况、考察结果和任用理由,强调组织部前期做了大量细致的分析研判和民主考察工作。
然而,方案一公布,就引起了轩然大波。
“我原则上同意优化阳城班子的总体思路,”宣传部长林向阳率先发言,但话锋一转,“不过,对于拟提拔马韶阳同志担任常务副市长,我有些疑虑。这位同志长期从事组织工作,是否能胜任抓经济、上项目的工作?他能否迅速适应角色转变,确保市政府高效运转?我觉得需要慎重考虑。”
紧接着,阿买提 - 买买运河表示附议,并且把矛头指向了另一位人选:“还有从省直机关交流到楚州担任常务副书记的李国华同志,他宏观政策水平很高,但缺乏地方基层主要领导的工作经历。楚州现在正处于转型升级的关键阶段,需要的是既懂上层政策又能深入基层解决问题的‘双料人才’。是不是考虑从其他发展成熟的地市选拔经验更全面的干部会更稳妥一些?”
常务副省长柳逸晨则从全局的高度强调:“这次调整,是省委为确保阳城‘万亿目标’顺利实现而采取的战略性举措。用人要发挥其长处,不能求全责备。眼下发展机遇稍纵即逝,我们必须为阳城配备最有冲劲、最能打开局面的干部,而不是四平八稳的‘完人’。”
双方意见针锋相对,理由听起来都很充分,会议一度陷入了僵持状态。列席人员都屏住呼吸,感受到这场围绕用人导向和发展战略的高层博弈所带来的巨大压力。
对于常委们的发言,宋江坐在一旁默默不语。毕竟是关于阳城市的干部安排,他不便发言,以免适得其反。
就在僵持不下的时候,王维波的发言打破了僵局。他明确表态:“同志们的讨论都很深入,出发点都是为了把工作做好。但我认为,发展机遇不等人,阳城的冲刺对全省大局至关重要。组织部的方案是经过深思熟虑的,人选总体上是合适的。我们要敢于任用有锐气、能打硬仗的干部,也相信干部能在新岗位上快速成长。我同意这个方案。”
省长的表态分量很重。最终,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到了省委书记范志国身上。
范书记沉稳地做了总结发言,他首先肯定了讨论的价值,然后一锤定音:“争论体现了民主决策,但最终还是要集中统一。我完全赞同省长的意见。服务于全省发展这个最大的政治,选用干部必须突出实干实绩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