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鸡。
它性格胆怯,一遇险情就惊恐地栖息在树上,完全不似飞龙这个名字给人的英勇印象。
也正因如此,它历来都是猎人射箭的活靶子。
花尾榛鸡分布广泛,见于我国东北各地,也有些栖息在西欧一带。
曾几何时,它的数量非常可观,东北的山林间到处都栖息着这种鸟。
但在近一个世纪里,由于它易受猎杀,数量锐减至今,仅存十万只,已在濒临灭绝的边缘挣扎。
后来正府采取了保护措施,一九八九年把它列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在东北多地建立自然保护区,同时开展人工养殖,希望能让这种鸟类恢复生机。
过了冬至,开始数九之后,叶晨的父母拎着山货来到了宁阳,正式跟马魁一家见了面。
对于马燕这个儿媳妇,他们是一万个满意,只是叶晨母亲嫌马燕太瘦了,在这儿的几天使劲的做好吃的,跟灌鸭似的投喂马燕,美其名曰吃胖点将来才好生养,怀孕生孩子的时候不遭罪。
对于这种事情,马魁和王素芳两口子自然是乐见其成,因为平日里马燕吃个饭就跟吃猫食儿一般,吃米饭的时候,饭粒儿都用筷子挑着粒儿吃,马魁都说她好些次了,怎么也说不听,说急了还翻脸。
这回遇到了未来的婆婆,算是遇到了克星,每天不撑到扶着腰,都不算结束。
过了三九之后,叶晨的父母就嚷着要回去了,因为临近过年的时候,买车票实在是太费劲。
而且俩孩子还没成亲,总没有在亲家过年的说法。
对于马魁来说,给亲家弄两张卧铺票自然是轻而易举的事情,跟老陆打了声招呼,直接就弄了两张卧铺票,亲自把他们送回了哈城。
快到小年的时候,整个铁路家属院都热闹了起来,汪新也从红阳坐火车赶回了家。
院子里的孩子都拿着大人给点的烟卷儿,或是点着根香,在院子里放起了鞭炮。
至于女人们,则是忙着准备春联儿,写春联儿的重任交到了沈大夫的手中,因为她是家属院儿里公认的文化水平最高的才女。
别看叶晨在杂志上表了几篇小说,可是在院子里邻居的眼中,还是沈大夫更有文化,要知道人家可是正儿八经的医科大学毕业。
叶晨对此也只是置之一笑,乐得去躲这个清闲。
毕竟会的多累的多从来都不是一句空话,有这工夫坐在家里喝杯茶,躲会儿懒他不香吗?再加上院子里的那几位婶子聚到一块儿,七嘴八舌、叽叽喳喳的,比起一群鸭子来都不遑多让,烦都烦死了,他自然是不会去出这个风头。
此时铁路家属院那些重量级的婶子,都汇聚在沈大夫的家里,一旁的柜子上摆满了刚刚写好,正在晾干墨迹的春联儿。
至于沈大夫,则是继续伏案提笔忙碌着,陆婶儿在一旁赞叹道:
“沈大夫这大字儿写的,简直太好了!”
一旁的蔡婶儿看着弯腰书写春联儿的沈大夫,憨憨的说道:
“说实话,好在哪儿我看不出来,但我是写不了。
不说别的,光是这么长时间弯腰,我这老腰就受不了。”
众女人嘻嘻哈哈笑个不停,陆婶继续说道:
“沈大夫要是放在古代,这就是大才女!”
“现在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