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刚从国营商店里出来,让她先自己练摊儿,体验一下个体户的感觉,慢慢适应这种生活尤为重要,所以二人经过商议,准备的本钱不多,权当是试错成本了。
马燕靠在叶晨的怀里,眼神里带着憧憬的说道:
“要不是我亲眼所见,我是真没想到南方是那样的。
穿的比咱们这儿可时髦多了,精神头也足,两眼都冒光。
满大街都是买卖人,张嘴闭嘴都是老板。
卖东西的多,买东西的人更多,乌泱乌泱的老热闹了。”
叶晨只是淡然一笑,这些东西都是自己在渗透世界就玩剩下的了,当时自己可是东三省最大的投机分子,风光程度马燕根本难以想象。
叶晨对着马燕说道:
“你开心就好,真要是自个儿摆摊儿,你就得放下国营售货员的架子,别整天拉着个脸,要对顾客热情,让顾客体会到和国营商店截然不同的感受,这叫差异化竞争。”
其实按照经济学原理来说,小商摊其实利润很薄,赚钱的其实不多。
那么为什么在改革开放的初期却有那么多靠着摆摊卖小商品的个体户家致富,赚到了人生的第一桶金呢?
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改革开放的初期,有很多人靠着摆摊卖衣服、鞋帽这些赚到了钱,那其实是由于社会的强劲需求所造成的个体摊贩。
个体摊贩当时提供给了人们除了国营商店以外一个非常灵活的选择,因为在当时的国营商店货品是价格又高,质量又次,不能够提供很方便的退换服务,态度又差。
而在小摊主这里灵活性高,有这个强劲的需求,再加上竞争的不充分,就让第一批“下海”
的个体户淘到了金,从而也就让人有了做小生意就可以“家致富”
的幻觉。
马燕其实是个能听的进去劝的女人,只要你说得有道理,她就会去做,只要别像老爸似的,用硬道理强压她去服从,那就一切都好商量,。
她笑嘻嘻的对着叶晨说道:
“放心吧,我在国营商店的时候,开的都是死工资,就算是卖的再好,跟我半分钱关系都没有。
现在就不一样了,这是我自己的生意,赚到的都是自己的,让我整天摆着笑脸我都乐意!”
马燕说完从自己拎着的皮兜子里,掏出了一把纽扣,散放在茶几上,然后继续说道:
“我去到那纽扣厂一看,好家伙,那里的纽扣堆的跟小山似的,无论是样式还是花色,都比咱这儿强多了,我要是摆摊肯定能好卖!”
叶晨打量了一眼桌上五彩缤纷的纽扣,对着马燕说道:
“没事儿就多出去走一走,温州那边是开放的沿海城市,新兴事物多,看到那边时髦的而咱们这儿没有的,就放开了折腾,这肯定是不会错的。
不过我可得提醒你,这件事儿你千万记得防着点咱爸,要不然以他那个性子,看到了能把你的摊儿给直接踹翻!”
在华夏的历史上,自古以来,商人是社会上最受忽视和鄙夷的一群人。
作为一个以农耕文明展起来的国家,人们更注重手工劳动、自给自足的经济状态。
而从事商业贸易在古人的眼里看来却一种用欺诈的手段来谋取利益的行业,儒家更是轻蔑地把商人称为“贱大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