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时,她已经点出了几位学生,其中便包括了那个名叫伊利亚的少年。
她将这些学生带到走廊上,阳光透过窗户洒在她的身上,却并未能驱散她周身的阴冷气息。她站在那里,双手交叠放在胸前,姿态高傲而冰冷,宛如一位掌控着生杀大权的女王。她一个个地进行训斥,声音尖锐而刺耳,宛如冬日里的寒风,带着刺骨的寒意。
轮到伊利亚时,伊万诺芙娜停下脚步,她微微眯起双眼,眼神中透露出一股狡黠与阴狠。她嘴角勾起一抹冷笑,仿佛已经料到了伊利亚的回答,却依旧严厉地质问道:“伊利亚,你为什么要这样写?”她的声音低沉而充满威胁,仿佛要将伊利亚的内心彻底击垮。
伊利亚迎着她的目光,眼神中没有丝毫的退缩。他坦诚地回答:“我不愿意出卖我的同学,我只是不想伤害任何人。”他的声音虽然不大,但每一个字都清晰有力,仿佛在诉说着他坚定的信念。
然而,伊万诺芙娜对伊利亚的回答并没有感到丝毫的欣慰,反而觉得这是对她权威的一种赤裸裸的挑战。她的脸色瞬间变得阴沉如水,嘴角的那抹冷笑也愈发明显。她目光中透露出一股深深的失望和不满,但那失望并非对学生的关爱,而是对伊利亚未能如她所愿屈服而感到愤怒。
她将伊利亚单独留在走廊上,眼神中闪烁着阴险的光芒,语气冰冷而威胁地警告他:“如果你不改变态度,将会受到更严重的惩罚。”她的声音仿佛是从地狱深处传来的咒语,带着不容置疑的邪恶力量。
伊利亚站在原地,阳光洒在他的身上,但他的心头却像被一片乌云笼罩。他感到十分委屈,不明白为什么自己坚守的原则和正义会换来这样的结果。然而,即便是在这样的困境中,他仍然没有丝毫的动摇,坚持着自己的立场,不愿向任何妥协低头。
走廊上回荡着伊万诺芙娜渐行渐远的脚步声,她的身影逐渐消失在楼梯的转角处,但那股阴冷的气息却仿佛依旧萦绕在伊利亚的周围。他知道,这场关于原则与权威的较量才刚刚开始,而他,已经做好了迎接一切挑战的准备。
随着时间的推移,伊万诺芙娜的行为宛如一匹脱缰的野马,愈发失控,愈发极端。那双原本就冷漠的眼睛里,如今更是闪烁着一种近乎疯狂的光芒,仿佛要将整个校园都笼罩在她的阴影之下。
她开始大力推行一种令人不寒而栗的“监督文化”,鼓励学生之间互相窥探、互相举报。她精心策划了一套奖励机制,用那些看似微不足道实则充满诱惑的小礼物——或许是一本装帧精美的笔记本,上面印着金色花纹,或是一支雕刻着繁复图案的昂贵钢笔——来诱使学生们出卖自己的同窗。这些奖品被她摆放在一个玻璃柜中,每当有学生前来揭发时,她都会以一种近乎戏谑的眼神审视着他们,然后缓缓打开玻璃柜的门,仿佛是在展示她胜利的果实。
她的行事风格愈发显得不择手段。有一次,为了惩罚一个在课堂上稍微走神的学生,她竟然故意在课堂上提出一个极其复杂的问题,然后点名让这个学生回答。当学生支支吾吾答不上来时,她便露出了满意的冷笑,仿佛这一切都在她的预料之中。接着,她以此为借口,对该学生进行了严厉的惩罚,并在全班面前大肆宣扬,以此作为警示。
学生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