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里高利·巴甫洛维奇·斯捷潘诺夫推开生锈的铁栅栏时,公鸡还没开始打鸣。他裹紧褪了色的苏军呢子大衣,帽檐压得比克格勃还低。这是1972年深秋的列宁格勒,涅瓦河上的薄冰在月光下泛着诡异的蓝光。
"第三百六十五天。"老斯捷潘诺夫在门廊的日历上画了个红叉。这个记录始于三年前他被强制退休那天。当时劳动科主任拍着他肩膀说:"老同志,该让位给年轻人了。"现在他每天三点半准时出现在街角,比克里姆林宫的大钟还准。
街角早已聚集着七个灰蒙蒙的身影。他们自称"晨光守卫队",但街坊都叫他们"被窝叛徒"。其中最高的是前集体农庄主席库兹涅佐夫,他总在黎明前朗诵普希金的诗,声音像生锈的锯条:"我起来——对着朝霞,湛蓝的田野在望..."
伊万·格里高利耶维奇在阁楼窗边目睹这一切。他头顶的吊灯是1956年匈牙利事件的纪念品,此刻正随着楼下母亲翻身的动静轻轻摇晃。母亲阿克西尼娅·伊凡诺夫娜的卧室永远拉着厚重的天鹅绒窗帘——那是1967年捷克事件后,从布拉格带回来的"战利品"。
"伊万!"楼下传来父亲特有的晨号子,"该去肉联厂报到了!达瓦里希苏斯洛夫同志说再迟到就送你去西伯利亚挖土豆!"
伊万把脸埋进枕头。墙上的列宁画像正用责备的眼神俯视他,这是父亲去年从莫斯科红场带回来的"真迹"。楼下传来摔门声,接着是父亲军用皮靴踩在冰面上的咔嚓声——就像在给冬将军的部队集合点名。
当最后一丝晨光被楼群吞没,伊万终于摸黑爬下阁楼。厨房里飘着发酵的黑面包酸味,母亲正对着小镜子画眼影,暗红唇膏抹得比《天鹅湖》的剧照还浓。
"小夜莺总算出窝啦?"阿克西尼娅晃了晃手中的伏特加瓶子,"要不要来点驱魔水?昨晚你爸又在说梦话,说看见穿白大褂的幽灵在冰箱后面写笔记。"
伊万灌下半杯隔夜茶,发现茶叶在杯底排列成奇怪的形状——像极了昨天在肉联厂冷库看到的尸体编号。"妈,你相信时间分界线吗?"他突然问,"就是那种...把世界切成两半的无形刀片?"
阿克西尼娅的睫毛膏刷突然停在半空。窗外的路灯忽明忽暗,在墙上投下扭曲的人影。隔壁老波列沙耶夫家的收音机正播放着《喀秋莎》,但声音扭曲得像是从海底传来。
"孩子,"母亲放下化妆刷,苍白的指尖抚过桌面上的裂缝,"有些线不是用来跨过的。"她突然抓住伊万的手腕,力度大得惊人,"记住,绝对不要在达恰别墅后面的废弃天文台逗留。那里...时间的褶皱比圣彼得堡的冻土层还深。"
肉联厂冷库的寒气渗进骨头缝里。伊万数着传送带上的猪腿,机械臂在头顶划出诡异的弧线——第三百六十五次重复。工友格里沙凑过来,呼出的白气在面罩上结成霜花:"听说没?晨光守卫队又抓了个夜猫子。"
"这次是谁?"伊万的手在冻得发紫的猪皮上打滑。
"库兹涅佐夫他侄女。凌晨两点在涅瓦大街画油画,被巡逻队按了个'破坏生产罪'。"格里沙压低声音,"听说她画的是...会走路的路灯?"
下班铃在四点整准时响起。伊万没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