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给上面些时间。”
阿列克谢显然无法接受这样的解释,他的脸涨得通红,几乎要跳起来。“时间?彼得洛维奇,你看看我们的生活,还有多少时间可以等?每个月的工资都不够糊口,孩子们饿着肚子上学,家里连买煤的钱都没有……”他越说越激动,双手不自觉地挥舞着。
伊万拍了拍阿列克谢的肩膀,示意他冷静下来。“我知道你的感受,”他说,“但是我们现在能做的,只有忍耐和等待。如果现在闹事,只会让情况变得更糟。”
阿列克谢深吸一口气,似乎在努力平复自己的情绪。他知道伊万的话并非毫无道理,毕竟工厂里的每一个人都面临着相似的困境。然而,这种无声的妥协让他感到无比压抑。他低下头,看着手中的工资条,眼中闪烁着泪花。
“彼得洛维奇,你说得对,”阿列克谢终于开口,“但我真的不知道还能撑多久。”
两人默默走进车间,耳边回荡着永不停歇的冲压机轰鸣声。在这喧嚣的背后,隐藏着他们内心深处的无奈与挣扎。伊万知道,阿列克谢并不是唯一一个对未来感到迷茫的人。整个工厂,乃至整个城市,都在经历一场无声的煎熬。
回到工作岗位上,伊万开始专注于手头的任务,试图用忙碌来驱散心中的不安。然而,阿列克谢的抱怨如同一颗石子投入平静的湖面,泛起了层层涟漪。他意识到,无论多么努力工作,现实的困境依旧无法轻易改变。在这个体制下,个人的力量显得如此渺小,几乎无法撼动既定的命运轨迹。
随着时间的推移,伊万渐渐明白,真正的挑战不仅在于物质上的匮乏,更在于精神上的磨砺。每个人都在为生存而战,却又不得不面对种种不公平的待遇。这种矛盾和冲突,如同一根无形的绳索,将他们紧紧捆绑在一起,无法挣脱。
尽管如此,伊万仍然选择相信,总有一天,阳光会穿透阴霾,带来新的希望。他告诉自己,必须保持耐心和毅力,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在黑暗中找到一丝光明。
走进车间,伊万立刻被那股熟悉而又陌生的气息所包围。空气中弥漫着机油的刺鼻味道,夹杂着金属粉尘和汗水的咸味。巨大的冲压机一刻不停地运转着,发出震耳欲聋的轰鸣声,仿佛一台永不疲倦的巨兽。每次冲击带来的震动传遍整个车间,使地面微微颤抖,让人不由自主地感到脚底发麻。
更衣室里,安全员斯捷潘正站在举报箱前,若无其事地将废料倒进去。他油腻的笑容掩盖不住内心的虚伪,仿佛这一切都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伊万的目光与他对视,瞬间读懂了对方眼中的冷漠与轻蔑。斯捷潘随手抽出一本《冶金工人报》,塞进伊万的口袋里,语气随意地说:“学着点,老家伙,聪明人都懂得什么时候该瞎。”
伊万接过报纸,瞥了一眼封面,上面印着大大的标题:“提高生产效率,迎接新纪元”。他轻轻哼了一声,将报纸折好放进口袋。斯捷潘的行为无疑是对举报制度的一种嘲弄,而这种现象在整个工厂中屡见不鲜。无论是安全隐患还是管理问题,往往都被掩盖或忽视,以维护表面的和谐与稳定。
伊万换好工作服,戴上防护手套,走向自己的岗位。他负责操作一台大型冲压机,这是车间中最关键的设备之一。尽管已经习惯了这份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