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6章 叶秋的请教(1 / 2)

接着,笔锋一转,提到了叶明之前随家书寄去的一些格物院“小玩意儿”——包括叶瑾最初做的那个带着尾翼的木制箭头模型,以及一些关于杠杆、滑轮原理的简易图解。叶秋在信中写道:

“……明弟所寄玩物图解,初看只觉瑾妹手巧,弟童心未泯。然近日观军中辎重运输,民夫搬运粮草器械,颇多费力耗时之处。”

“忽忆弟图解中‘省力’之法,试以长木、绳索仿制,竟真能省却数分力气。若能将此等巧思用于军中,必能省下民力,加快转运。”

“不知弟处可有更成熟之器物?又,边关苦寒,皮裘易朽,将士手足冻伤者众,弟常有点石成金之妙手,可有良策御寒?……”

看到这里,叶明心中一块大石落地,随即涌起一股暖流与自豪。

大哥不仅平安,更是在实战中认识到了技术的力量,并且主动提出了需求!这远比他单方面输出要来得更有意义。

至于御寒……叶明脑中瞬间闪过棉花、羽绒、甚至原始形态的热水袋(汤婆子?)。

棉花此时尚未广泛种植,羽绒处理麻烦且来源不稳……或许,可以从改进军服填充物和鞋履入手?

比如,尝试将更蓬松的芦苇花、木棉乃至处理过的干燥苔藓与旧絮混合?这需要试验。

他当即提笔,先给大哥回信。告知其弩机与“瑾车”(附上简易图纸)可大量提供,轻便弩正在研制中。

对于御寒之物,提出了几种可能的方向,请大哥在边关就地取材试验,并承诺格物院也会同步研究。

同时,他将最新造出的楮竹混合纸样品也封入信中,让大哥直观感受这边的进展。

做完这一切,天色已蒙蒙亮。叶明毫无睡意,反而精神奕奕。边关的需求如同最强劲的东风,推动着他革新的船帆。他不再停留于书房,直接起身前往格物院。

清晨的格物院笼罩在薄雾中,已有早起的工匠在生火打水。叶明径直找到宋应文,将大哥的来信和自己的想法和盘托出。

“宋先生,边关急需省力运输之器与御寒之物。‘瑾车’结构可再简化,力求坚固耐用,便于拆装运输。另外,我军中将士手足冻伤乃是常事,您看,能否从织物、填充,或是设计一种可随身携带的微小暖炉方面想想办法?”

宋应文听得面色凝重,又带着兴奋:“大少爷深知格物之用矣!‘瑾车’简化不难,老朽即刻着手。至于御寒……”

他捻须沉思,“改进填充物需大量试验,且材料难寻。倒是这随身暖炉……或可参考民间手炉,以精铁打造小巧密闭之盒,内盛烧红炭块或特制耐燃炭饼,外加隔热布套,或可暂暖手足。”

“好!炭饼的配方和手炉的设计就拜托先生了!”叶明抚掌,“此外,大哥对齿轮传动亦表兴趣,我们标准化之事需加快。还有,我欲将一些利于民生、浅显易懂的格物知识,刊印成册,首先送往边关,让将士乃至边民都能学习运用,您看如何?”

宋应文眼睛一亮:“善!大善!此乃教化之功,若边关军民皆能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我朝根基将更为稳固!老朽愿负责遴选、编纂内容!”

阳光彻底驱散薄雾,格物院迎来了充满活力的一天。

工匠们在宋应文的安排下,分成了几个小组:一组继续优化造纸工艺

最新小说: 不良人:诸位,一起复兴大唐吧! 火烧黎明 回到汉朝当大佬 九娘 背欺里火宿 皮物:我的舍友被变成了皮! 不学鸳鸯老 铠甲:天道赐我威麒印 破怨师 穿越汉末从幽州开始争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