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量高的作物,如耐旱耐瘠的土豆(马铃薯)、高产的红薯(甘薯),还有可以用来榨油改善膳食的油菜。这些作物若能成功引种,不仅能极大丰富粮食储备,更能改善百姓饮食结构。
回到府衙,他立刻翻查典籍,并询问往来商队,确认这个时代确实已有土豆和红薯通过南方沿海传入,但尚未在北方,尤其是边关地区推广。
油菜则更为常见,但种植并不广泛。
“必须试种!”叶明下定决心。他立刻派人携带重金,南下采购土豆、红薯的种薯种苗,以及优质的油菜籽。
同时,在府城附近划出几百亩官田作为“试验田”,由经验丰富的老农负责照料,格物院负责记录生长数据。
消息传出,不少老农持怀疑态度。“叶大人弄的那些黑石头、大水车是挺好,可这种地的事儿,老祖宗传下来的法子还能有错?那什么‘土蛋’、‘红苕’,听都没听过,能比得上咱的粟米?”
叶明也不强求,只是鼓励大家观望。他亲自到试验田,和老农们一起研究这些新作物的习性。
土豆如何切块栽种、红薯如何扦插育苗、油菜何时播种施肥……他凭借模糊的记忆和农事官的知识,一点点摸索。
格物院的学员则负责每日测量记录,画出生长曲线。
夏去秋来,试验田成了安阳一景。土豆开出了淡紫色的小花,红薯藤蔓铺满了田垄,油菜更是长成了一片金灿灿的花海,吸引了无数蜂蝶,也引来了更多好奇的百姓围观。
“瞧那土蛋的花,还挺俊!”“这红苕藤长得可真旺,籽儿能榨油?”
议论声中,期待也在滋长。
终于到了收获的季节。叶明特意组织了一场“新作物采收观摩会”,邀请各县乡的里正、乡绅以及自愿前来的百姓观看。
第一锹土挖下去,带出来的是一串串饱满圆润的土豆,个头远比寻常根茎作物大;拔出红薯藤,,亩产远超预期。
当场过秤计量结果出来,所有人都震惊了!土豆和红薯的亩产,几乎是粟米的三到四倍!油菜籽的出油率也相当可观!
“天爷!这……这产量也太吓人了!”一位老农捧着几个大土豆,手都在发抖。“要是咱的地都能种上这个,哪还用怕荒年啊!”“这油渣还能肥田喂牲口,一点不浪费!”
事实胜于雄辩。观摩会变成了抢购会,各地代表纷纷要求引种。
叶明早有准备,将试验田收获的大部分土豆、红薯留作种薯种苗,由府衙统一调配,优先供给那些积极配合新政、水利条件较好的村镇,并派格物院的学员和农事官下乡指导种植技术。
油菜籽则鼓励家家户户利用边角地种植,靖安银号还推出了“油坊贷”,支持乡村开办小型榨油坊。
金秋时节,安阳大地迎来了前所未有的丰收。
不仅是传统的粟麦满仓,更多了许多人家地窖里堆满了土豆红薯,油罐里装满了新榨的菜油。
食物的丰富,直接体现在百姓的脸上和餐桌上。
以往只有年节才能见到的油腥,如今成了家常便饭;孩子们的脸蛋红润了起来;壮劳力的力气也更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