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亮,滋味鲜醇爽口,不仅口感绝佳,更有提神醒脑、养生健体之效。”
路易莎公主接过茶盏,轻嗅茶香,浅抿一口,赞叹道:“这茶清香悠长,咽下后回甘无穷,和英国的红茶截然不同,别有一番风味。”
夕阳西下,天边被染成瑰丽的色彩,余晖洒在文渊阁的琉璃瓦上,与荷池波光相互映衬,宛如一幅绝美的画卷。
弘历与路易莎公主就中英文化、习俗畅所欲言,路易莎公主时不时偷偷看向弘历,心中的好感如燎原之火,熊熊燃烧。
待天色渐暗,弘历起身对李玉说道:“小李子,摆驾回宫,今日与公主一番交谈,让朕对两国文化交流的前景更有信心了。”
言罢,在李玉和众人的簇拥下,朝着紫禁城的方向走去,而路易莎公主的目光,始终追随着弘历远去的背影。
几日后,庄亲王允禄听闻弘历在文渊阁与路易莎公主相谈甚欢,心中顿时有了主意。
回想起访英期间,允禄深入英国的大街小巷、学府工厂,议会里激烈的辩论,工厂中蒸汽机的轰鸣,学府内活跃的学术氛围,都让他深受触动。
回国后,允禄一心想要改变大清上下对西洋的偏见,他将访英见闻编写成《英吉利见闻录》,刊印后在朝堂与民间传阅。还在王府开设西学讲堂,举办西洋器械、文化展览。
但以朱轼为首的守旧派,对西方事物全盘否定。朱轼乃饱读儒家经典、深受程朱理学熏陶之人,一生以扞卫儒家正统、守护祖宗规制为己任。
在朱轼心中,大清乃天朝上国,礼仪之邦,西方蛮夷文化如同洪水猛兽,不值一提。不仅在朝堂抵制允禄,还私下诋毁西学。
允禄一直寻找破局之法,弘历与公主的会面让他看到希望。他觉得促成公主入宫,既能增进两国邦交,也能为宫廷带来新活力,打破众人对西洋的偏见,为双方交流合作创造机会。
这天,早朝结束,庄亲王允禄瞅准弘历心情不错,便快步上前,拱手说道:“陛下,臣听闻日前您在文渊阁与英国路易莎公主交谈甚为融洽。
公主不仅姿容出众,且对我大清文化了如指掌,实乃不可多得的佳人。臣以为,若将公主纳入后宫,一来可彰显我朝海纳百川的胸怀,二来两国亲上加亲,商贸、文化往来必将更加紧密,借此打破朝中老顽固对西方的偏见,实是利国利民的大好事。”
弘历微微皱眉,沉思片刻,缓缓说道:“庄亲王,此事事关重大,且容朕斟酌一番。皇家后宫不同于寻常,一言一行皆关乎国体,不可草率决定。”
尽管如此回应,那日在文渊阁与路易莎公主交谈的场景,却不由自主地浮现在弘历脑海中,公主灵动的蓝眼睛和流利的汉语,给他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
庄亲王见弘历并未一口回绝,心中暗喜,趁热打铁:“陛下圣明!不过,臣调查过,公主在英国便对我大清心驰神往,此次来朝,对陛下亦是倾慕有加。
这门亲事若能成,公主必定全心侍奉陛下,为后宫带来新气象,助力我朝与西方的交流。”
弘历未置可否,摆了摆手:“亲王所言,朕记下了。你先退下,容朕细细思量。”待庄亲王退下,弘历陷入沉思,一方面,庄亲王的提议确实有道理,与英国联姻能巩固两国关系,打破朝堂对西方的偏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