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库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穿越大清之我是乾隆 > 第164章 大一统的潜在阻碍

第164章 大一统的潜在阻碍(2 / 3)

汗水浸出深色云纹。

经过文渊阁时,忽有清朗读书声穿透蒸腾的热浪。

弘历放缓脚步,鹿皮靴碾过青砖发出细碎声响。

文渊阁的朗朗读书声吸引了弘历的注意,便小跑过去。

每日卯时三刻(清晨五点),皇子永璋(1735年出生,生母江南汉女苏氏),弘毅(1736年出生,生母江南汉女陈怡),弘洋(1740年出生,生母英吉利公主路易莎),弘琪(1741年出生,生母蒙古八旗名珂里叶特氏)便在此学习。

作为宫廷教育最严苛的场所,文渊阁课业至申时(下午三点)方歇,全年仅除夕、元旦等五日得享休憩。

为让皇子们尽早接触新知识,弘历降旨宣召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的教师入宫任教,将数学、语文、英语、物理、化学等九大学科纳入文渊阁课程体系。

这套皇室专属的教学方案,特意比民间科举多设英语一科。

在弘历看来,大清与西洋往来日密,皇子们掌握外语,方能在未来的外事交涉中从容应对。

此外,还安排特勤局将士指导皇子们每日进行体能锻炼,以防重蹈历史上皇室成员体弱早逝的覆辙。

弘历驻足于文渊阁朱漆廊柱后,透过半卷湘妃竹帘,望见钱大昕正执檀木教鞭指点沙盘。

这位来自北大的史学新秀,玄色长衫下摆垂坠如墨,在蒸腾暑气中更显文人风骨。

“诸位殿下请看——夏商周三朝更迭,看似天命轮转,实则暗合土地兼并与人口迁徙之规律。”

混血的弘洋蓝眼睛映着沙盘上的青铜鼎纹,忽然举手发问:“钱老师,《史记》所述与殷墟甲骨刻辞多有出入,该以何者为信?”

钱大昕指尖轻抚展台上的龟甲拓片:“刻辞为当时实录,《史记》成于后世编纂。

殿下可留意甲骨文中‘田猎’‘征伐’频次,再对照《竹书纪年》的灾异记载——地力耗尽、部族纷争,才是改朝换代的根本。”

永璋转动狼毫笔杆,指着竹简上的朱砂批注:“若按此理,《尚书》载‘成汤放桀’,是否也与二里头遗址出土的青铜兵器数量激增有关?”

“正是!”钱大昕展开舆图,“商族兴起于漳水流域,其铸铜技术远超夏人。

兵器多寡,往往昭示实力消长。”

伏案疾书的弘毅忽将竹简推前,其上画满诸侯封地图腾。

“周人‘敬天保民’之变,是否因牧野之战时,商军倒戈致民心尽失?”

弘毅又举起刻有铭文的青铜器拓片,“此簋所记‘天命靡常’,恰是周人对殷商覆灭的反思。”

钱大昕颔首:“以物证史,方见真章。殷鉴不远,当思守成之难。”

弘琪忽拨动算盘,竹珠轻响间抬头。

“《考工记》言‘车有六等之数’,若战车轴距过窄,战时是否易倾覆?”

弘琪取过木尺丈量沙盘模型。

“依古法换算,此车舆宽六尺六寸,需配八匹辕马才合《司马法》规制。”

“明日便带殿下们去太仆寺验车!”钱大昕抚掌而笑,“治学之道,本当如此格物致知。”

弘历倚着廊柱听完这番对答,指腹无意识摩挲着腰间温润的羊脂玉佩,眼底浮起难得的笑意。

蝉鸣声里,弘

最新小说: 歌影山河 乖,再让我亲一口 三国:开局岳飞重生成马谡 万兽之国(H) 凡女修仙:我在修仙界刷熟练度 快穿一章虐渣,纯爽 冷书生(一受多攻) 燕山血旗:开局千户所暴杀天下 王朝的腐朽 抗战之我是一个工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