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库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穿越大清之我是乾隆 > 第182章 小人物的野望

第182章 小人物的野望(2 / 3)

足时,总有人喃喃:\"到底是皇城根儿的气派,连热闹都比别处多几分讲究。\"

随着外地客商如潮水般涌入京城,商贸区化作永不熄灭的不夜城。

天未破晓,前门大街的吆喝声已此起彼伏,灯笼次第点亮,子夜时分,商业街的灯火仍与星月争辉,算盘珠子的脆响混着讨价还价声,直闹到更夫打第五遍梆子。

绸缎庄的云锦一匹匹腾空,老字号酱菜缸见了底,就连街边茶汤摊的铜壶都冒了整日热气。

最抢手的当属京城特产,二锅头的酒坛堆成小山,酒气醺得行人迈不开腿;中华自行车的铃铛声穿街过巷,订购单摞起来足有半人高。

自鸣钟、望远镜、老花镜这些手工业品,刚摆上柜台就被抢购一空,掌柜的笑得合不拢嘴,直往伙计手里塞赏钱:\"快!连夜补货!\"

前门大街转角处的水泥地面被日头晒得发烫,\"京华表\"的金字招牌下,鎏金铜钟在秋风里泛着晃眼的光。

未到整点,店门口早挤满踮脚张望的人,忽听得齿轮咔嗒轻响,十数座自鸣钟同时撞响《将军令》,激昂乐声惊得檐下麻雀扑棱棱乱飞,连隔壁茶馆的茶客都举着茶碗涌到街心。

四十出头的李东摇着竹扇立在柜台后,棱角分明的脸上带着笑纹。

早年他南下广州,在十三行的西洋钟表铺当学徒,幸得老钟表师倾囊相授,才将西洋钟表的精巧技艺学到骨子里。

前几年回京城创业时,家人变卖田产鼎力支持,又凭借过硬的制表技术,从中华银行拿到一笔低息贷款,这才盘下前门大街的旺铺。

此刻,李东看着伙计们在人潮里打转,眼神里满是欣慰。

穿石青长衫的老学究王鹤龄攥着银票,白须气得乱颤:\"我卯时就在这儿候着!那座嵌和田玉的定要给我留着!\"

几个戴银壳怀表的公子哥儿扒开人群挤到橱窗前,为首的赵三爷敲着玻璃直咋舌。

\"这珐琅彩描的麒麟活灵活现,擒纵装置的声响比我那西洋钟还清脆——才二十银元?洋人至少要五十银元!\"

他身旁的周少爷已摸出荷包:\"给我包三座!送老丈人一座,剩下摆书房!\"

后巷传来板车轱辘声,新到货的木箱刚卸下,人群便如潮水般涌过去。

伙计阿龙抱着箱子边跑边喊:\"别挤!别挤!李老板说了,下批货三日后准到!\"

李东望着被挤得东倒西歪的货架,用扇柄敲了敲柜台,低声对凑过来的账房老钱道。

\"回头打听下城东工坊的租金,再列个招新匠人的单子...看来得好好谋划扩产的事儿了,总让主顾们扑空可不成。\"

老钱推了推滑到鼻尖的老花镜,算盘珠子在他指下蹦出欢快的节奏,\"好嘞!照这势头,咱们京华表不出半年就能铺满直隶省的铺子!\"

李东摩挲着下巴,目光灼灼:\"直隶省只是第一步,等工厂完工,招募百名匠人,咱们要把京华表卖到全国各地州府县城。

待到名声传遍大江南北,再借商船运往南洋,让海外华人也摆满咱们的自鸣钟。\"

李东顿了顿,眼中燃起炽热的光,折扇\"唰\"地展开指向天际。

\"终有一日,要把这凝结东方智慧的钟表,原封不动地卖

最新小说: 万兽之国(H) 三国:开局岳飞重生成马谡 钢铁先驱 王朝的腐朽 冷书生(一受多攻) 燕山血旗:开局千户所暴杀天下 抗战之我是一个工业人 乖,再让我亲一口 快穿一章虐渣,纯爽 凡女修仙:我在修仙界刷熟练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