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
再加上在知晓了柳家兄弟的故事后,他更加渴望能活着是多么一件难能可贵的事。
曹参后来的确已经战胜了心魔,却也恰恰就是这种情况,让他再没有了执着于身躯束缚的意境,从而才有了三魂七魄散逸的情况。
其实那个时候他本身是不恐惧的。
脱离了身体上的束缚过后,反而惊动了他对这个陌生世界的兴致。
现在回想起来,就如同是简化版的神游太虚。
识海之内的时间是没有计数的,他这一待就几乎就是许多人的半辈子,也正是有了这样的经历,他对神魂的认知程度就远远过了许多即便是鬼族之人。
这次谛听为他重塑新躯,凝聚的就是这阴间界的能量,在成型之际就有了如鱼得水的贴切感受,又加上生而为人的经历,这才让他错误判断与先前并不会有什么区别。
有区别吧?没有。
神魂所依,七魄所附,神识五感知之如常,就是神识延伸也与生前并无二致。
没区别吧?也有。
所知并非所现,人间界五行灵韵浅尝而不能深触,神行应运空有气而无质,就像知水意而不能动,感火行而不能催……
如果是陈石在此,定然能识得曹参就只剩下阴阳中的阴之力,最多也就是再催以极致衍生精纯阳力。
可事实就是如此,陈石经历虽可借鉴,但毕竟经历不同。
曹参自己感悟有有不同,近玄月冷静,识海之内荡漾一片,虽有风不起一丝涟漪,升腾气韵也都是柔然无隙,与生前印证风云齐动、气势磅礴的确是两种截然不同的体验。
好在应有五行经历,即便只有这玄月之力,施五行法术依旧有形。
曹参不敢在此时印证,只是在识海世界有了初步的推演,又是另外一番景象。
可又有不同经历。
修士识五行灵韵而知化为己用,淬先天灵身得五气朝元,生三花齐聚,结硕果金丹,至于再往后的境界,九境秘法中有云,硕果不堕,神魂不灭,天地同寿。
这也是所有修士最终的高瞻。
曹参此前也有印证,与彼时不同,五气朝元不在,识海之中空荡荡却尽是灵力源源流淌,就好像你明知道这下面都是大鱼,无奈手中无钓竿又于渔网,望洋兴叹。
入定情形并不只是说镇静冥想,简单的说就是将所有经历集中在这个时候重新复盘、整理,再悟透其中前因后果,印证得失,晓以变化,惠及将来。
曹参不仅需要知道自己为何不能动用五行法,还需要清楚自己这副身躯到底是个什么情况,又还有怎样的能力,能有怎样的能力。
既然这副身躯能亲近这片领悟,又有一种独属于这片领悟的天赋使命,他就必须弄明白这个使命到底会是什么东西,又跟自己这一次的行动有着怎样的关系,为何心底总归会有一种聚精辜芙蓉的感觉?
可这又并非一朝一夕所能领悟透彻的东西。
一方面,曹参总算对自己的身体有了较为全面的理解,再往下的路同样是需要往后修行探索的未知领域。
另一方面,在精神力彻底恢复爆满,能力状况了解完成之时,对天赋使命依旧一无所获。
曹参并没有执意苦思冥想,修行并不是一味的求知答案,智与修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