稍有能力又需建房的百姓就会来砖厂买红砖。
但这红砖也不是想买多少就买多少的,除去格物学院所需的砖后,能往外卖的红砖实则数量不多,要想买砖还得排队。
同样,水泥窑产出的水泥也是如此,极少量的水泥会被卖出鹤留湾。
工部虽然已经建了五座砖厂、十座水泥窑,但价格却比鹤留湾高上许多,产出的水泥更是一点不往外卖,全都优先供应皇家官府所用。
再加上,鹤留湾的砖厂与水泥窑是最先建厂,且鹤留湾先应用这些东西的,但凡能来买红砖与水泥的百姓,皆都是到鹤留湾新村来实地见识过一番的。
所谓耳听为虚,眼见为实,侯爷府都是用的这两种材料,百姓自然认准鹤留湾这个牌子。
这么多生意与摊子铺开,上官沅芷替姜远作主,由小茹面试,又新招了数个账房先生。
而若涉及到砖厂与水泥窑的管事,则是由万启明亲自挑选出来,都是出自那十个脱了官籍的工匠之中。
如此一来,倒是暂时解决了人才不足的问题。
通往砖厂与水泥窑的道路修得又宽又平,皆用水泥与砂石铺就,路边一侧停满了排队拉红砖与水泥的马车、牛车,还有些是拖着木板车来的。
姜远看着这一溜的等着拉货的车,自语道:“大周的百姓什么时候这么有钱了?这么多建房的?”
身后的文益收回道:“东家,您有所不知,这些排队的人都是一些乡绅富户雇来的,寻常百姓连饭都吃不饱,哪有钱买红砖与水泥。”
这么一说姜远就了解了,大周的底层百姓建房大多还是用黄泥垒墙,茅草盖顶,红砖再便宜也是要钱的,而黄泥却是随处都是,叫上一些乡亲邻里花点力气就能盖。
就算是用黄泥垒房,那也不是人人都盖得起,请乡亲邻里帮忙,总得要管饭的。
自己都吃不饱,又何以请乡亲邻里?
“看来,穷的穷死富的富死啊。”
姜远感慨了一声。
不过这些在此排队拉砖的人,倒是让鹤留湾市场那些开小饭馆子的生意爆火,也算拉动了很大一部分消费了。
文益收笑道:“东家,咱鹤留湾庄子的村民,倒是有许多人家现在都打算建新房了,也是买的咱们砖厂的砖。”
“哦?老庄子的村民开始改建房屋了?”
姜远有些讶异,他记得鹤留湾老庄的村民,年前还有人饿死冻死,现在就有闲钱买砖修房了?
上官沅芷掩嘴一笑,道:“这事我倒是听小茹说起过。
说起来,还是夫君之功呢。”
上官沅芷接着说道:“夫君在鹤留湾大兴土木,最受益的自然是鹤留湾老庄与清平庄的村民,小茹招工时,也是优先招的他们,这么几个月活干下来,他们手里皆都有钱了,再看到鹤留湾新村的房子,他们没有想法就怪了。”
文益收也笑道:“夫人说的极是。
如今鹤留湾从一个苦村,成了附近十里八乡都羡慕的好地方,年后,有许多媒婆找上庄子里,要给庄子里的青壮说媒,不知多少姑娘想嫁进咱鹤留湾。”
文益收说着,老脸上浮满了笑意,他虽年老,但看得如今鹤留湾这般情景,也是自内心的开心。
文益收时常在想,若天下都是这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