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真想上去给荀封芮一拳,怎么哪都有他:“荀大人此言差矣,倭人要学章法典籍何需来我大周进学,咱大周赐倭国一批子史经集就行。”
荀封芮见得姜远又来反驳他,冷声道:“丰邑侯,让倭人来我大周习礼乐,深入我大周求学,更能让他们受其王化!此乃大利,有何不可!”
藤原次郎见得荀封芮为他说话,面色一喜,对着他就是一个鞠躬。
荀封芮很得意:“倭国使节不必多礼。”
姜远的脸色变得阴冷起来:“荀大人可知,东郭先生的故事?”
众百官哗然,姜远用此比喻,不但当面骂了荀封芮,也骂了倭国。
不愧是燕安大才子,骂人都没有一个脏字。
荀封芮闻言恼怒至极,而藤原次郎到底不是大周人,虽知道一些大周典故,却也是有限,一脸茫然之色。
但见得荀封芮一脸怒气,也知姜远说的定不是什么好话。
姜远也不理荀封芮,朝赵祈佑拱手道:“陛下,倭国使节不远涉海而来,我大周当然要以礼待之。
倭国即然向往我大周章法典籍,陛下不如赐书百卷于倭国使节,让其带回倭国教授我大周之礼乐。
但也只限于章法典籍了,技艺百工之书就算了,先受王化再授百工不迟,若王化不受却要百工技艺,对谁都无益处。”
赵祈佑自然清楚姜远的意思,那日他陪鸿帝去鹤留湾饮宴,姜远就说过倭国狼子野心,迟早会有一战。
姜远更是放言,两年之后平倭国,此时若传下百工之书于倭国,对大周能有什么好。
今日赵祈佑被藤原次郎的马屁拍昏了头,差点就应了,幸好姜远及时打断了,不然后果难料。
想至此处,赵祈佑欣然应允:“丰邑侯所言甚是!
倭国使节,若想你国之人来我大周进学,必要先平我大周沿海倭患海盗。
此事也不是一时能成,但朕可以等。
你等涉海而来朝贺,朕也自当回礼,便赐你子史经集百卷,拿回国去好好研读吧。”
藤原次郎脸上一阵青一阵白,事已至此也知无回旋的余地,咬着牙鞠了躬。
藤原次郎站起身来,又朝姜远一个顿首:“敢问阁下高姓大名?”
姜远无所谓的说道:“我乃大周丰邑侯姜远!”
藤原次郎面露惊讶与阴狠之色:“原来您就是丰邑侯阁下,本使节有礼了!听闻丰邑侯阁下文韬武略,日后本使节定当请教!”
姜远拱了拱手,冷声道:“好说好说,随时奉陪!听说倭国王宫之外种了许多樱花,本侯他日前去赏花。”
藤原次郎阴柔一笑:“丰邑侯若去倭国,本亲王扫榻以待,不过海上风高浪急,丰邑侯要小心些。”
藤原次郎说完,又是一鞠躬,大步出太和殿而去。
姜远看着远去的藤原次郎,冷笑一声又退回了班列之中,继续搓他的指甲。
北突、党西、倭国的使节相继离去,剩下的几国使节见得有前车之鉴在,也不敢提什么过份的要求,贺喜了一番也便罢了。
赵祈佑本想训斥威胁一番高丽的使节,若高丽再犯边就出兵伐之。
但今日登基大典,实不是议国事之时,也便暂且压下了。
唯一有奇怪要求的却是新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