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如同利雅得沙漠中被狂风卷起的沙砾,在残酷的训练和无尽的考核中飞流逝。
转眼间,日历翻到了九月份。
尽管露娜制定的“地狱奠基”
第一阶段原定为期13周,但仅仅过了12周,其恐怖的淘汰率就已经逼近甚至过了预设的6o红线。
训练场上,原本熙熙攘攘的队伍变得稀疏了许多。
高强度、高标准的训练如同一台巨大的、无情的筛子,将不适应者、意志薄弱者、体能不济者逐一剔除。
露娜不得不进行了四次大规模的志愿者补充招募,才勉强让三个层级的人数维持在一个“经过预定淘汰后可能刚好达标”
的脆弱水平上。
即使是最高级别的特种训练队,也经历了数次大换血。
最初那31人,如今只剩下不到15人还在苦苦支撑,新鲜血液的注入带来了新的竞争,也稀释了最初的团队默契。
然而,在这不断流动的淘汰与补充中,一个身影却始终如礁石般屹立不倒——
易普拉欣·阿布·巴克尔。
这个来自加沙的少年,仿佛就是为了这种极端环境而生。
他的体能早已不再是短板,反而因其惊人的耐力和韧性脱颖而出。
他的射击技巧愈精湛,尤其是在精确射击方面,显露出非凡的天赋。
更让露娜暗自惊讶的是,他在技术领域的悟性——
尤其是对无人机的操控和改造。
此刻,在特种训练队专属的、堆满了各种电子元件、工具和半成品装备的技工室内,易普拉欣正全神贯注地面对着一台拆开的小型攻击无人机底盘。
露娜站在他身旁,双手抱胸,目光锐利如扫描仪。
“火控系统的线路焊接点还是太粗糙,”
露娜冰冷的声音在充满松香味和金属味的空气中响起,她用手指点着一处细微的焊点,“冗余度不够。
在剧烈震动或极端温度下,这里很可能成为第一个故障点。
重做。”
易普拉欣眉头紧锁,额头上带着汗珠,但他没有丝毫抱怨,立刻拿起烙铁,小心翼翼地剔除旧焊锡。
“还有瞄准系统和热传感器的联动校准,”
露娜继续毫不留情地指出问题,“你太依赖自动校准程序了。
手动微调的精度才能决定在复杂电磁环境下的生死差距。
你的数据偏差过了允许值百分之三。”
“是,顾问阁下。
我正在重新采集环境参数。”
易普拉欣声音沙哑但专注,眼睛紧紧盯着屏幕上的数据流。
“攻击系统的保险逻辑也有问题。”
露娜拿起旁边一个他自己制作的控制板,“你的手动覆写优先级设置得太高,很容易导致误触或者被敌方电子战欺骗后自毁。
安全,永远是第一原则,尤其是在你掌握着杀伤性武器的时候!”
易普拉欣重重点头,将这一点牢牢记在心里。
他享受着这种挑战,享受将一堆冰冷的零件变成致命艺术品的过程。
他的自杀式无人机和小型攻击无人机的制作水平,在露娜近乎苛刻的指导下,以惊人的度提高着。
露娜看着他那股专注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