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sp;两个侄儿长得高大瘦弱,可也未曾年满二十岁呢。
宋煊把他们的名字记下,陈希亮又脸上带笑:
“宋状元,苏洵是我侄儿。”
听到这话,宋煊打量了他一下,嘴角带笑:
“一会办完事再聊。”
苏陈二家是数代世交,别看陈希亮年纪轻轻,可是比苏洵还要年长一辈。
陈希亮的儿子正是河东狮吼典故的主人公。
同乡宋辅也是跟陈希亮一起出来寻师访友的,此时也报名参加了。
“蒲师道。”
同样是四川乡人的蒲师道也站起身来报名。
“孙忭,眉州眉山人。”
“张先,湖州乌程人。”
宋煊数了数了,十个人,差不多够用了。
其中一半多都是四川乡党,孙忭还和苏洵是同一个地方的。
甚至宋煊都不清楚,孙忭是天圣八年的探花郎。
“打扰诸位读书了,请方才报名的十个人随我出来。”
十个士子都随着宋煊出去,教室内的众人面面相觑,没想到宋煊就挑选这么几个人。
当然了,能在东京城求学的人,那也必须是有点家底的。
要不然真的活的困难。
最重要的是他们可不想因为灾民,耽误了自己的科举之路。
宋煊开的那点条件纵然能够果腹,但是对于他们而言,并没有太大的帮助。
科举才是第一要务,其余都要往后靠。
况且要为一帮孩子启蒙,那可是老费劲了。
贾昌朝瞧着教室里的学子,才明白什么叫机遇就在眼前,不是谁都能抓住的这句话的含义。
他让大家都散了吧,该温书的温书。
贾昌朝也出了门,瞧见宋煊带着他们去国子监的亭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