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煊却是觉得这不就是变相的虚开发票嘛,属实是老传统了。
先人在“搞钱”这方面的小聪明,总是会推陈出新,一代强过一代的。
到了后期就属于世上的类型早就被先人写尽了,你们只能在这个框架里继续写,那种孤独求败的感觉。
“这么说茶引这方面还需要改革?”
“回大官人的话,若是能够改革一些也好,否则吃亏的是我们这些老实运粮,不懂得行贿之人。”
“此事我记下了,容我思考思考,毕竟茶引事关国家边境稳定,若是没有个万全之策,贸然修改反倒不妥。”
宋煊如此言语,让高然很是高兴。
通过宋煊的操作,众人都觉得宋煊是一个能做实事的好官。
现在他记在心中,将来我们茶商的日子就更有了盼头。
在大宋,茶这种玩意私人是不能卖的,全都是官府来卖。
军队要粮食,只要粮食到位,给他点好处,他多给你开茶引,那也是人之常情。
但是滥发茶引,生产跟不上,那可就完犊子了。
事实上,就是“空头支票”开的太多,没有实物支撑作为锚定,必然会出现价格下跌。
“那这茶农卖的茶贵吗?”
“江南路(安徽)的茶最便宜,每斤在十五文钱,杭州茶则是一百八十五文,而最好的海州茶(连云港云雾茶)是八百五十文一斤。”
“那人工采茶花费多少?”
高然听出来宋煊是真的想要了解:
“采茶人每日是六十文,四个人每天可以生产十八斤茶,换算下来,成本是十三文每斤左右。”
宋煊哦了一声:“这么说低档茶根本就无利可图,高档的一本万利?”
“确实如此,但是天下能喝得起高档茶的人,少之又少。”
高然指了指外面:
“也就是在东京城卖出的高档茶更多一些,但是一般人也是买上一两斤撑撑面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