允迪。
八叔有想当皇帝的心思,但樊楼应该不会掌握在他的手中。
毕竟从父皇那里就过不去。
所以赵祯一时间也猜不透,谁才是樊楼背后的主子,会主动与宋煊作对。
当时十二哥猜测说的是林夫人,可是这仅仅是猜测。
并不完全真实。
最终还是要等待探查的消息。
赵祯对于林夫人的观感还行,谈不上讨厌。
林夫人除了侍奉刘娥之外,在赵祯被刘娥训斥后,她也会悄悄的安慰年幼的赵祯。
“如今天气如此炎热,也不知道什么时候下大雨”
赵祯又有些担忧,其实他目前是属于想玩又放不开,想处理政务又没得机会的状态。
“那谁知道,反正不要去搞什么求雨,到时候大雨倾盆而下,反倒是你的过错了。”
宋煊吃着新鲜果子,当作饭后水果。
赵祯是打算亲力亲为的,但是被宋煊给说了一通后,又想清楚这里面的道道。
一个帝王有事没事,确实不能总去求雨。
况且那些神明,也不是真正的神明。
“嗯。”
赵祯应了一声,又想起犯人清理沟渠的事:
“十二哥,用犯人会不会有风险,到时候他们逃脱,麻烦的是你。”
“逃就逃了,无所谓的。”
宋煊吐出嘴里的果核:
“我要的是让他们干活,退一步讲我准备了十二个逃脱名额,没有超过十分之一,这活就能继续干下去。”
听到宋煊的解释,赵祯还是十分不理解。
好不容易抓到的犯人,为什么会出这种名额
“我就是当他们是废物利用,成了就成了,失败了也无所谓的。”
宋煊擦了擦手:
“要不然关在牢里那也是浪费粮食,不如用劳动来教育他们,缓解官府的用工荒。”
“不至于官府总是抓徭役,破坏百姓个人的生产,一举多得,同用厢军修桥补路没什么区别。”
赵祯这才有些理解宋煊的操作了。
不能因为害怕打碎一些瓶瓶罐罐,就处处小心。
若是做事总是瞻前顾后,还能做出什么样的成绩来呢
赵祯愿意跟宋煊多接触。
除了小时候的情分外,他能从宋煊身上学到许多异样的思维。
模仿!
赵祯小时候没机会模仿他人,只能模仿身边的“儒者”的行为。
为此他的儒学教养,是比寻常人都要强上许多的。
但是这种“儒学好学者”的思维,一下子又被宋煊给打破了。
这就给了赵祯更多的思考。
他以前接受的儒学教育并不是真理,而只是御人的手段,且自己作为皇帝不能被儒学所驾驭。
那些个大儒,没有一个人告诉过赵祯这样的道理。
至于刘娥,同样也不会给赵祯讲什么执政心得。
赵祯是渴望学习帝王之术的。
但是没有人教他。
这让赵祯模仿处理政务的时候,总是不自信。
但是他发现宋煊懂“帝王之术”,那可就太好了。
如今出了宫,远离那是非之地,也是出自宋煊的主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