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6章请你入局
赵祯通过看奏疏,对于朝廷收取的商税连年增长是有印象的。
他倒是没想到在东京城,天子脚下,竟然还会有人胆敢欠着商税。
尤其还是樊楼,故而对此事极为好奇。
北宋商业繁荣不是一蹴而就的。
而是农业与手工业都得到了进一步发展,促使了商业的日益繁盛。
再加上北宋统治者改变了自西汉以来重农抑商的政策,商人的地位得到提高,富商的地位更加显赫。
官员兼任经商的也大有人在,笑贫不笑娼的风气进一步扩展。
更多百姓加入经商行列想要通过赚钱改变人生,同时将来也有资本可以与进士联姻,进一步提高家族地位。
北宋开封府虽然没有统计过城内有没有三百六十行,但是宋煊看过那些缴纳商税的行业,至少在二百行以上。
光是开封县的各色店铺就超过四千多家,这还没有算上祥符县的商铺,少说也得近三千家。
宋代城市到处都可以开设商铺,所以市税改为住税,税率为百分之二。
征收货物通过税,过税的税率百分之三。
宋代商税征收的对象比较广泛,主要有三大类:
百姓日常衣食类商品交易税;
庄田、店宅等生产资料和住所等交易税;
牛马驴骡橐驼等交通工具交易税。
当然还有次一级的草市、镇市或者墟、集等。
对于这类,官府是允许商人进行包税制的。
包商缴纳保证金于官府,即取得征税权。
然后由承包商自行申报税额,以出价最高者取得包税权,是征税的“买扑”制度。
北宋朝廷已有很强的成本与效益意识。
在税务机构的设置上,在一些商税课利微薄方面,官府不设税务,而鼓励私人买扑承包。
这样,既能节省设置税务机构而带来的行政开支,又能通过私人承包,官府转让征税权而坐享其成地得到部分税收,从而纤悉无遗,增加财政收入。
但是由于征税是一项政策性很强的工作,而宋代获得征税承包权的人多数是地方上的恶霸地痞。
双方之间难免会出现各种矛盾。
朝廷也不是什么都要收税,总归是要留下一些口子。
比如在日常生活当中,免除布帛、柴草、蔬菜等方面的税收,促进这些商品的流通,从而保证百姓日常生活必需品的供给。
同时对贩夫贩妇等小摊小贩免税,使他们有最起码的生存条件,能养家糊口,维持生计,避免他们失去生路铤而走险,联合起来搞起义。
当然,朝廷也要看你有没有“统战价值”!
自从澶渊之盟签订后,朝廷开始对河北农田进行减免租税,鼓励商人贩卖耕牛到北地,推广南方使用的踏犁先进技术。
宋太宗时期,一年的商税在四百万贯左右。
待到宋仁宗中后期,商税就达到了一千二百万贯。
后期逐渐衰落也维持在一千万贯左右,成为朝廷财政的重要收入。
如今赵祯所拥有的内库可以用空的耗子来跑步形容,但是宋徽宗时期,内库存银就有八百万铤,金三百万铤。
双方根本就不是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