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折算成犀牛角、象牙或者其他杂货。
一部分折算成茶引支付。
获利最大的是把粮食送到第一边境线上,余者第二、第三的价钱不高。
如此一来,商人们都爭先恐后的赶赴第一边境。
让当地的粮草充实起来,价格也不会暴涨。
他们办完之后得到了茶引,再来东京城。
如此拿著交引在东京城来拿钱,或者去南方取茶。
(北宋有十三处榷卖茶场,统称淮南十三山场。)
或者你可以把自己的茶引在东京城卖给其余人。
“哦,原来如此,朝廷的这个法子如何”
赵禎很確信十二哥对於茶引是知道的,但是不明白他为什么还要装作不知道问一问。
如今朝廷的货幣是铜钱和帛,运输非常麻烦。
官府就把这项工作外包给商人,再加上地方官府也会挪用公款。
如此一来,就避免了许多弊端。
此事,在赵禎看来,是非常有利於朝廷对地方上的掌控的。
许多交易都摆在东京城来,这样上的税直接收入国库,避免了地方官府二次过手。
强干弱枝的政策,一直都是宋朝所推崇的。
面对宋煊的询问,高然喝了口茶,思考著要不要跟宋状元说实话。
“不知道宋状元想听真话,还是假话”
“假话怎么讲”
“朝廷的政策好。”
“真话呢”
“回大官人,此政策治標不治本。”
“嘿嘿嘿。”宋煊忍不住出声笑了笑,指了指高然:“讲讲。”
高然觉得宋煊能够为民做主,与他说一下弊端,对自己也是有利的。
於是他郑重的叉手道:
“好叫大官人知晓,此法一者是边关將士可以藉此舞弊。”
“你给我额外的粮食和钱,我可以多给你发茶引,但是茶场却没有这么多的茶叶。”
“这就导致了茶引价格下跌,他囤积也没有用,兴许是马季良想要执行新政的缘由。”
“二者是,我们商人对於朝廷用来顶帐的香药宝货的兴趣不大,卖不动,谁会总买这些玩意”
赵禎一听,边疆將士竟然还有这种操作,刚想抬头询问,又克制住自己的欲望,只是装作沾了沾笔墨的模样。
宋煊却是觉得这不就是变相的虚开发票嘛,属实是老传统了。
先人在“搞钱”这方面的小聪明,总是会推陈出新,一代强过一代的。
到了后期就属於世上小说的类型早就被先人写尽了,你们只能在这个框架里继续写,那种孤独求败的感觉。
“这么说茶引这方面还需要改革”
“回大官人的话,若是能够改革一些也好,否则吃亏的是我们这些老实运粮,不懂得行贿之人。”
“此事我记下了,容我思考思考,毕竟茶引事关国家边境稳定,若是没有个万全之策,贸然修改反倒不妥。”
宋煊如此言语,让高然很是高兴。
通过宋煊的操作,眾人都觉得宋煊是一个能做实事的好官。
现在他记在心中,將来我们茶商的日子就更有了盼头。
在大宋,茶这种玩意私人是不能卖的,全都是官府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