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比是快了还是慢了。
同时,她还操心着具体的战斗部署,比如这个火药包安排几个人去埋、这个地雷由谁去负责,怎样在最短的时间里布设好整个雷场等等。
在小七的脑海中,虽然这场伏击还未真正打响,但她已经反复推演了几百次,每一个战士的位置、每一个动作、每一个环节,都已经烂熟于心。
……
在距离范家窝棚一公里处,有一处典型的晋西北山坳,放眼望去,四周山峦起伏,峰岭相连,山坳被郁郁葱葱的树林紧紧环绕,从外面很难窥探到里面的情况,实在是绝佳的隐蔽之所。
小七带着队伍已在此悄然潜伏了两天一夜。
这段时间里,他们一边密切关注着各方传来的消息,一边多次派人前往伏击现场进行最后的勘察,同时,小七还抓紧一切时间,对战士们反复细致地讲解整个任务部署。
她计划趁着鬼子巡逻的间隙,带领战士们在3o分钟内完成整个雷场的布设,随后将队伍分成三股,分别隐蔽在不同位置,采取两头拦截、中间攻击的战术。
待成功伏击后,迅加强两头拦截的力量,同时安排四营教导员带领早已待命的老乡们,快搬运战场上的物资。
如果一切顺利,整个行动将在两个小时内完成,随后部队便能迅撤离,不给鬼子留下任何反击的机会。
终于,到了夜里子时,潜伏在鬼子火车站的侦察兵,顶着一身的疲惫和紧张,匆匆赶回,带来了准确消息:
一辆鬼子运兵车,足足有二十七节车厢,还有一辆装甲列车,共有八节车厢,装备着三门1o5毫米高射炮和八个重机枪塔。
并且,装甲车在前开道,运兵车紧随其后,两车相距大约5oo米。
小七得知消息后,迅选定了第七号预案。
她把战士们召集到一起,进行最后一次作战部署讲解。
为了让战士们更清晰地理解,小七形象地将整个伏击过程比喻为“三声爆”
:
第一声,等装甲列车行驶到指定位置,压爆炸药包,‘轰’的一声,让它飞上天;
第二声,咱们按下起爆器,引爆第二个炸药包,鬼子的运兵车车头会被高高挑起,脱轨侧翻。
第三声,等它滑行结束,停在咱们精心布置的地雷阵里,咱们压下起爆器,火车下面的雷区全面引爆,把这二十七节车厢的火车炸得稀巴烂!
与此同时,咱们隐蔽好的山炮直接近距离直瞄,对可能侥幸存活的鬼子车厢逐个点名。
近卫连三排到六排,四营一连,迅前出,对残存的鬼子展开清扫,一个都别放过!
时间过得飞快,很快就来到了凌晨三点左右。
铁道上巡逻的鬼子恰好按照既定路线,在范家窝棚对向交叉而过。
小七见时机已到,果断一挥手,下达了行动指令。
战士们如同离弦之箭,趁着夜色的掩护,迅而又悄无声息地扑向预定区域。
一时间,镐锹飞舞,泥土飞扬,大家争分夺秒地布置着炸药和地雷。
不到三十分钟,所有工作全部完成,战士们迅撤离,进行伪装隐蔽。
四营二连和近卫连一排迅南下1ooo米,找到隐蔽位置潜伏起来;四营三连和近卫连二排则迅北上1oo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