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源资本?还是背后那个生物公司?”
那人冷笑:“你以为你能挡得住吗?资本要的不是一棵树、一根参,是要把你们这套‘土办法’变成商业模式。你们拒绝合作,我们就只能……替你们改革。”
“改革?”李长根站起身,雨水顺着帽檐流下,模糊了他的眉眼,“你们管毁掉山魂叫改革?”
他不再多言,挥手让人将三人押送派出所。临走前,他对小川说:“把所有影像资料备份三份,一份交陈志明,一份寄国家林草局纪检组,最后一份……烧了。”
“烧了?”
“留着是祸根。”他望着漆黑的山林,“有些东西,知道的人越少,越安全。”
风波暂息,但李长根知道,这只是风暴前的宁静。真正的敌人,早已渗透进体制的缝隙,打着“发展”“科学”“公益”的旗号,步步蚕食。他们不怕暴力,只怕舆论;不怕封锁,只怕曝光。
于是他做了一个大胆决定:公开《山典》部分内容。
不是全部,而是精选十三个章节,涵盖药材识别、动物习性、气候预判、地形勘测等实用知识,整理成册,命名为《青山守山手札》,以共保会名义正式出版,并免费赠送给全国一百所乡村中学与自然保护区。
他在序言中写道:
>“山不属于任何人,但它需要主人。
>我们不是它的主人,只是它的看护者。
>若有一天我们倒下,请让这本书成为后来者的灯火。
>山不会说话,但我们可以说。
>只要还有人愿意走进森林,蹲下来听风、摸土、数年轮,那么,这座山就永远不会死去。”
书一发行,反响远超预期。多家媒体跟进报道,《中国环境报》头版刊登评论:“当现代科技沉迷于数据建模时,有人仍在用双脚丈量大地。”更有数十名大学生自发组织“寻山志愿团”,申请来青山学习传统守护技艺。
李长根没有接受采访,只是在某个黄昏,独自爬上鹰嘴岩。夕阳熔金,群山如海。他掏出《山典》,轻轻摩挲着封皮,然后将其放入一个铅盒,埋进岩石裂缝,浇上融化的松脂密封。
“该传的,我已经传了。”他对空旷山谷说,“剩下的,交给时间。”
当晚,“夜话山魂”如期举行。篝火熊熊燃烧,秀兰讲完一味止血草的辨认方法后,小川站起来,从怀里掏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