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这时候,林祥顺接着赵有财话茬,道:「咱这片儿要说剜眼啊,那还得是老庞瞎子。我听他们叨咕,那老头子放出一苗棒槌,看那棒槌红榔头底下有个小挺,完了庞瞎子就让他徒弟啥的,顺着那小挺指的方向排。没多大一会儿,就整出苗四品叶来。」
「这么厉害呀!」赵威鹏惊叹时,解臣不经意地扫了赵军一眼,但在他即将开口时,却被赵军在桌下踢了一脚。
林祥顺口中的「小挺」在放山行里叫跨海,赵军也会看那个,但他不想让解臣往出说。
赵军倒不是怕谁知道,他只是认为这种事并不值得炫耀。
神州大地,卧虎藏龙,能人辈出。
赵军上辈子往返两国倒野山参,见过太多厉害的
人物了。
赵军很清楚地记得,那是99年的时候,他当时正在罗刹做生意。
华夏人勤劳肯干,哪里能赚钱就往哪里去。当时罗刹有不少去捣腾野山参的华夏人,这些人有的无法回国,就在当地成立了参帮。
那些参帮抬出棒槌,出给赵军他们这些人。
都是在这行混的,人与人越打交道越没信任,花花肠子也就越多。有时一个不慎,就容易上当受骗。而且这行跟古玩行挺像,卖岔劈了也不能找后账。
这一行说白了,买卖都是那句话:野山参看品相。
可「品相」二字,有的时候就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品相是好,但三万是它,三十万也是它。
这个时候,就看个人的本事。涉及到钱,就是较真的时候,就看人能不能较得准了。
赵军记得那年有个参帮把头,拿出一苗棒槌给他们几个老板看。那苗棒槌重二两四,绝对是论品的货,但那把头一张口就是三十万。
99年的三十万,那可不是小数啊。
而赵军他们这些老板的心理价位,没有一个是超过十五万的。
当时把头咬的很死,所以一直没有成交。
买卖不成仁义在。
虽然买卖没成,但出来看看货也不错。可就在即将散场的时候,又来了一个收参得老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