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恐怕会震惊得吐血。
这么年轻就想达到大师级水平?
李保国听后并不在意,反而说:“你的手艺,做出的味道也不会差。”
自从上次何裕柱厨艺突飞猛进后,李保国便觉得徒弟可以独立了。
尽管他在某些领悟上过徒弟,但在技术上已无太多可教之处。
现在的何裕柱正踏上通往国宴的道路,这条路需要他自己去探索,李保国只能分享一些经验。
有天赋便能成功,无天赋即便名师指点也无济于事。
勤奋虽可弥补普通人的不足,但要达到行业顶尖水平,天赋不可或缺。
然而,多数人尚未触及拼天赋的阶段。
柱子现已成为众人期待的对象。
"
我已向厨师会信,等他们确定流程后,就带你去考高级厨师证。”
师徒二人在厨房闲谈,何裕柱专心倾听,偶尔回应。
院外传来肖秋珍的声音:“柱子,出来陪雨水,难得来一趟,别总黏着师父。”
听罢,何裕柱轻笑,看向师父,李保国拍拍他肩膀笑道:“去吧,不然你师娘又要说我了。”
“那好,我去陪雨水。”
炉灶的饭已备好,何裕柱随后来到院子。
一周未见,雨水扑向他喊“哥哥”
。
雨水扎着马尾,穿上周取的新衣,显得格外精神。
"
个头又长高了。”
何裕柱拍她肩膀,现她比上次高了些,气色也好,显然在李家得到精心照料。
"
李叔做的菜不比你差。”
雨水笑着附和。
何雨水乖巧懂事,李家对她宠爱有加,好东西都留给她。
日子过得比在家时舒坦得多,毕竟何裕柱从不当着雨水的面送零食。
听出丫头常偷嘴,他轻轻捏了捏她圆润的脸蛋。
肖秋珍在一旁笑个不停。
过去,尽管衣食无忧,但因无子女且与家人关系破裂,生活乏味至极。
自从李保国收了柱子为徒,又接来了雨水,家庭氛围焕然一新。
如今多了个女儿,生活充实不少。
因此,夫妻俩有了好吃的,总会优先给雨水。
院里稍作停留,厨房传来消息,李保国已备好饭菜。
何裕柱帮忙摆放碗筷,随后端出菜肴:刚蒸好的白米饭、炖公鸡、麻婆豆腐,再加上临时添的两道菜。
看着满桌佳肴,何裕柱暗自赞叹。
难怪雨水养得如此健康,这般伙食谁吃了能不好?
在那个以窝窝头、玉米糊为主食的年代,这样的餐食足以让贫困家庭的孩子流连忘返。
何裕柱明白,以师父师娘的条件,不必如此讲究,但为了雨水正值成长期,他们特意改善伙食。
这些情谊虽未明说,却铭记于心。
用餐时,大家边吃边聊。
何裕柱提及自己的外出经历,意在提醒师父师娘近期减少外出,以防匪患。
听完柱子的话,肖秋珍神色微变,显出几分忧虑。
"
是的,师娘。
这是军管会一位大哥跟我说的,您和师傅最近最好待在城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