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刻,安静的四合院外忽然传来广播声:“授予何裕柱同志‘少年英雄’称号!”
这年头,大喇叭虽常见,却仍是稀罕物,尤其声音响亮,在清晨格外引人注意。
贾张氏与秦淮茹立刻听见了动静。
"
外面怎么回事?”
“是在喊口号吗?”
“是不是要组织新活动?”
贾张氏没听清具体内容,只觉得好奇。
秦淮茹也好奇地眨着眼睛向外张望,作为乡下来的她,这种场景少见。
四合院里,邻居们陆续开门探头,几人聚在门口观望。
正值清晨,大家都忙着上班上学,少有人赖床,这声音吸引了许多人。
随着广播声越来越近,似乎已进入院内。
"
何裕柱同志?少年英雄?”
声音清晰后,不少人瞬间清醒。
贾张氏和秦淮茹也听明白广播内容。
"
穿军装的……”
“是军管会的人?”
阎富贵一家最先看到军管会的人走进来。
阎富贵听到广播时有些迷糊。
鸿宾楼的厨师何裕柱突然成了英雄,这让人大感意外。
当他看见军管会的人手持锦旗时,眼神明显变化。
军管会的人刚走进前院,街坊们便议论纷纷。
"
柱子真成了英雄?咱们这儿还没出过这样的事。”
有人甚至拿聋老太作对比,认为难以置信。
这时,不少邻居也跟着军管会进了中院。
中院这边聚集了更多住户,热闹非凡。
何裕柱洗完衣服听见外面的动静,表情平静,因为他知道这事早已安排妥当。
昨天在军管会时,王卫国等人就提议要表彰何裕柱,他本想低调处理,但大家坚持认为这是应该的。
此次行动由王卫国带队,五名军管会成员随行,张春明因腿脚不便未同行,但仍委托他人传话。
"
王老哥,你们来了。”
何裕柱热情招呼。
"
柱子,祝贺你!”
王卫国笑着挥手示意队员递上锦旗。
锦旗不仅是荣誉象征,更意味着实际利益,拥有它意味着会在工作和生活中获得更多支持。
当年并非唯金钱至上,人们精神生活充实且充满热情,劳动光荣绝非空谈,劳动者内心的骄傲真实而深厚。
那位聋老太太备受尊重,并非因年迈,而是源于她曾为组织织草鞋的功绩,家中有英雄遗属的身份让她备受敬重。
即便后来军管会被撤销,街道办事处成立,她的生活依然无忧。
何裕柱获得的这面锦旗也是如此意义非凡。
柱子仅十五岁,竟由军管会亲自授予锦旗,若此事传开,他们四合院定会名声大噪。
这不仅是面子问题,更是值得自豪的事情。
邻居们得知后无不震惊,尤其是许大茂,目瞪口呆。
他一直想借成为放映员的机会羞辱柱子,但柱子却悄无声息地赢得了锦旗,这让他无从炫耀。
刘海忠一家虽与柱子有些矛盾,但碍于辈分未生。
如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