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
三大妈虽然和何家关系不错,但依然客观地分析道。
"
确实如此。
即便何大清不当这个管事的,中院出了事,易忠嗨也未必能一手遮天。”
阎富贵也看得透彻。
1951年2月6日,星期二。
何裕柱的独栋四合院里,蒸笼冒出的热气弥漫开来,仿佛云雾笼罩。
空气中飘散的香味让人忍不住吞咽口水。
"
爸,哥,好了没啊,我们都等不及了。”
灶台旁的小屋里,雨水和陈娟坐在桌边,桌上已摆好几盘菜。
"
麻椒鸡、油酥鸭子、白菜豆腐、鲜炒豆腐皮……”
蒸笼里是一笼圆滚滚的大白面馒头。
"
你这馋猫,行了,菜都齐了,可以开饭了。”
何裕柱拿好碗筷,坐到雨水旁边,轻轻捏了捏她的鼻子。
今天是正月初一,新年第一天,也是何裕柱穿越到这个时代过的第一个春节。
一家人团聚,何裕柱和何大清亲自下厨。
当然,这是过年期间的特殊情况。
过了今天,何大清可不会让柱子再进厨房了,主要是担心柱子的手艺把陈娟的胃口养刁了,以后嫌弃自己做的饭。
何大清一向在厨艺上毫不畏惧,可没想到如今却被自家儿子管得服服帖帖。
饭菜摆好后,四人就座,陈娟熟练地为大家分好碗筷。
自从加入街道办后,陈娟的工作愈忙碌,基层的工作让她褪去了不少乡村习气,变得干练热情,这让何大清看在眼里很是欣慰。
饭后,雨水摸着圆滚滚的小肚子,拉着何裕柱出去放炮仗。
新年时各条巷子里不时传来炮仗声,虽然没有后世烟花齐放的震撼场面,但孩子们围在一起玩炮仗的欢乐场景依旧动人。
何裕柱早已备好几盒鞭炮。
"
二踢脚。”
他从空间取出,随意拿出一个。
雨水看到后兴奋地跳起来:“哥哥,让我先玩。”
接过鞭炮,雨水开心地点燃后丢出去,伴随着鞭炮声和她的笑声,何裕柱感慨万千。
历经多年努力,从学徒成长为鸿宾楼的大厨,又掌握了许多技能,他终于在这个时代有了安顿家人的信心。
天色渐晚,在何裕柱的催促下,雨水依依不舍地跟着哥哥回家。
晚上依旧丰盛。
晚饭后,何裕柱送走父母,回到屋内继续练习国术和阅读。
接下来的几天,他带着雨水拜访两位师傅,算是提前拜年,随后便去鸿宾楼帮忙。
饭店即使在大年初一也营业,不过柱子为了陪家人,没有被排上班。
而雨水因放寒假在家休息、看书。
何裕柱曾承诺按考试成绩给予奖励,因此即便放假,雨水仍努力学习,以她的天赋和刻苦,考上大学应不成问题。
那个时代,大学生虽珍贵,但也因教育资源有限。
并非每个家庭都能负担孩子的大学费用,许多学生考上后因经济原因未能继续学业。
总的来说,想上大学需要天赋、努力及家境的支持。
何裕柱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