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经过一番思索,杨国涛点了点头,说道:“柱子,我本希望你能留在鸿宾楼,但理解你的想法。
考大学是为了国家和理想,我不会阻拦。
这样吧……”
他提出了一个折中的方案:何裕柱报名高考,无论结果如何,杨国涛都不会干涉。
如果落榜,自然继续留在鸿宾楼工作,专注于厨艺提升;若成功考上,杨国涛不仅支持其深造,还承诺每月给予二十万资助。
毕竟,上学意味着失去收入来源,而这样的投资在未来定会有所回报——毕业后无论柱子是否重返鸿宾楼,都能为餐厅的品牌宣传助力。
此提议无需签订合同,纯粹当作杨国涛个人的一项投资。
听完这个提议,何裕柱心中微动。
杨老板提出的条件确实十分慷慨。
即便何裕柱未能通过考试,也有退路可走;若能考上,每月还能得到二十万的资助,而自己几乎无需付出任何代价。
从这一点就能看出,杨老板能够经营起如此庞大的鸿宾楼绝非偶然,他的眼界和魄力可见一斑。
仅凭柱子现有的潜力,就足以让杨老板愿意做出这样的投资。
年仅十六岁的他已达到大厨水平,若能与鸿宾楼建立良好关系,未来必定会为鸿宾楼带来巨大收益。
更何况,他还有一位经验丰富的师父李保国。
"
柱子、李师傅,你们觉得如何?”
杨国涛表明诚意后,目光转向李保国与何裕柱。
李保国在一旁静静倾听,已经充分了解情况。
他知道柱子一直热衷于学习,无论是厨艺还是文化知识,从未间断。
如今高考制度恢复,若柱子能考上大学,未来或许会有更大的展空间。
加之杨老板提供的丰厚条件,完全可以让柱子无后顾之忧地备考。
因此,李保国轻轻点头表示认可:“柱子,我觉得杨老板的办法可行。”
何裕柱自然没有异议。
能得到这样的待遇已是幸事,更别说额外附加的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