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的战略价值高于技工,但这并不意味着工程师无所不能。
在这个领域,分工不同,一些工程师的实际操作能力可能不及长期在一线工作的技工,后者才是工程实施的核心力量。
然而,柱子在做什么?他不仅指导了一个工种,还涉及了钳工、锻工、焊工、电工四大工种。
更令人惊讶的是,八级技工们听后似乎获益匪浅。
这合理吗?
李东雨看到这一幕,目光闪烁。
她心想,大家都是普通人,即使何裕柱相貌英俊,也不至于样样精通吧?这不是成了全能了吗?
其实,何裕柱并非炫耀,而是因为图纸中的某些细节是他基于现代视角设计的,与当时工人的习惯有所不同。
因此,必须注重细节,否则会影响最终成果的质量。
忙碌中,何裕柱始终没有停下手中的工作,继续对照图纸认真标记。
约两小时后,实验室里八级工们的操作终于告一段落。
成功了!
当所有零件和电路都被焊接在一起,一台袖珍型试验炉具展现在众人面前。
这显然是一个测试版的设备。
看到炉具完成,何裕柱立刻递了两张新图纸给黄宗兴,“黄哥,这是刚设计的一些配件,你带人先制作,我得去试试炉具的实际效果。”
接过图纸,黄宗兴感觉内心有些复杂,虽然嘴上答应了,但眼神中透着一丝难以言喻的情绪。
他早已熟悉图纸细节,知道这次的新炉具在炼化效率上必定会有大幅提升。
……
为了鼓励读者支持,特别开启月票奖励活动。
目前月票数为37o票,每增加1oo票即加更一章(4ooo字),无上限!
希望大家积极参与!
正午时分,3o4研究院实验楼内。
随着电闸关闭,机器的轰鸣声戛然而止。
大家的目光聚焦在刚炼制好的钢材堆上,经过称重计量,指针定格在五十斤,顿时全场爆出欢呼声。
"
成功了!”
他们仅用一百斤生铁就炼出了五十斤优质钢材,转化率高达5o,远国内现有工厂水平。
这一刻,所有人都用充满期待的眼神看着何裕柱。
此前对他的质疑与不信任已随实验成果烟消云散。
面前的何裕柱同志确实实力过硬!
仅凭这5o的效率提升,这次项目也算没有白费力气。
然而,何裕柱此刻却微微蹙眉,并未随研究员们一起庆祝,而是将注意力集中在冷却完毕的炉具上。
"
接口处已经断裂了。”
走近观察后,他现炉具外部焊接部位存在断裂痕迹。
在炼钢过程中,他始终关注炉具各项参数及内部变化,可以肯定的是,炼化时炉具内部出现了异常。
这才是接下来工作的关键所在。
黄宗兴在一旁目睹了何裕柱次设计的炉具模型表现后,对他更加钦佩。
此刻,他已彻底放下作为年轻副手的顾虑。
黄宗兴虽为六级工程师,但经验略逊于何裕柱,仍能察觉到他的专注神情。
从国内技术角度看,此次试验成果值得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