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一样。
"
"
确实,站在这里都能沾点风。
"
人们对这个新鲜事物议论纷纷,许多人靠在门口,也能感受到些许凉意。
体验到这股清凉后,他们眼中更多了几分惊讶。
谢颖琪注意到了门外的情景,正想开口说话,何裕柱却转过身来,向大家打招呼:"
各位,我媳妇怀孕了,麻烦大家别聚在我们门口了。
这电风扇是轧钢厂的新产品,如果感兴趣的话,以后市场上或许会有卖的。
至于效果,大家都看到了,还不错。
"
为了给谢颖琪一个安静的环境,何裕柱劝散了人群,但在离开前还是简单介绍了下情况。
"
柱子,你这话让我们不好意思了,就算买得起,我们也用不起这么高的电费。
"
有人听罢柱子的话,虽略有期待,但随即又陷入现实考量。
毕竟在众人印象中,这电风扇耗电不少,几乎抵得上好几个灯泡的花费,许多人连电灯都舍不得开,更别提用风扇了。
不过,感受到风扇带来的清凉后,大家仍有些不甘心。
何裕柱见此情景,笑着摇头说道:“这风扇并不费钱,既便宜又省电,大概也就两个灯泡的电费。”
他当初设计时就已考虑周全,因此改良出了这款。
虽然需要一定的投入,但其极低的耗电量,普通工人家庭咬咬牙还是能够负担得起的。
这里所说的工人家庭并非指像贾东旭那样的情况——全家为农村户口,仅靠一人薪资维生的家庭。
而是像双职工、城镇户籍的那种,买一台风扇夏季使用几个月,还是能够承受的。
听完何裕柱的话,院子里的人各有心思。
那些与贾家类似经济拮据的家庭自不必说,而稍富裕些的家庭则开始有所动心。
夏日里有这么个风扇确实令人羡慕。
片刻之后,不少人打算回去和家人商议此事。
然而,何裕柱并未过多关注这些反应,而是拿起另一台风扇走向主屋,送给何大清和陈娟夫妻。
当晚,9o号四合院几乎每家都在谈论何裕柱今日带回的风扇。
后院的二大爷家尤其如此。
刘海忠和几个儿子围坐在桌边吃饭,大热天的,他们的布衫都被汗湿透了,只有长子刘光齐手里有一把旧蒲扇在扇风。
老二刘光天和老三刘光福看着大哥享受着凉风,心中满是嫉妒。
不过,刘光齐却不满足现状,“爸,今天傻柱家的事您听说了吧?他从厂里搞到了两台电风扇,听说吹得比吃冰棍还凉快。
爸,咱们家要不要也买一台?您在轧钢厂认识的人那么多。”
听后,刘海忠眼睛一瞪。
要是别的儿子敢这么说,他早就动手了,败家的东西!
但这是他最宠的大儿子开口,才忍住了。
刘光天和刘光福没注意到父亲的反应,只觉得天气太热,听到大哥的话也随声附和:“爸,咱们也买台电风扇吧,傻柱一下子带回两台呢。
您在厂里可是高级工人。”
还没等两人说完,刘海忠直接站起来给了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