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望的被淹没的语气,与牺牲的忠诚怒火共存的现象——混沌魔军正在打击巡洋舰中层与下层甲板肆虐,打击巡洋舰音阵正在不断广播各区域的情况。
没有一处不在反映着这里,是一个比夜之城更加吃人的世界。
而他们两个似乎正在成为其中一员。
这让V不由得再次记起了,之前Jack的喊声——“为了那些公司狗,这样值得吗?”
(一些解释:
1、赛博朋克的“喜与悲”
赛博朋克文化,在其源头上,就是普通英美中产青年本以为打赢了二战,就能如何如何。
结果事实却是自己的生活不仅没有变好,反而变差了,而产生的叛逆,在纠结了一些新锐名词之后,产生的用于逃避现实,实现精神胜利的思想。
而这种思潮,在东大也有类似的,产生于不可描述时期之后的“伤痕文学”。
两者申发的情感,在最初都含有有利于社会反思的正面效果。
前者起到了,反抗资本主义世界在事实上异化人类的作用。
后者起到了,帮助东大快速走出不可描述时期阴霾的作用。
但随着亚文化小圈子惯有的迅速极端化,以及别有用心者的有意歪曲与利用,两者原始内核中,实际带有的向上的含义,都出现了不可逆的畸变。
比如与前者有相同思想内核的《一九八四》,明明是左翼作家乔治·奥威尔,用于抨击极权主义与威权主义,扞卫人民民主的意识形态批判作品。
(极权≠集权,极权主义与否和姓资姓社是平行关系。)
结果其中,奥威尔受国际纵队内部分裂的人生经历影响,申发的一系列对于斯大林主义的反思。
被抛去了反思后呼吁改良的部分,彻底扭曲成了,某种对于“臆想中映射”斯大林政府的“老大哥”的“无名恐惧”,并被某些组织有意的引导用于对抗意识形态对手,成了一种“我陷思,定体问”的思维源头。
pS1:这一现象,在奥威尔明确写出是在抨击思斯大林主义的问题的另外一本书——《动物农场》中更加严重。
pS2:奥威尔其人,本身并没有厚实的哲学理论基础,加入左翼阵线,也是出于来自其贫困出身的人类良知。
类似没有经过思想教育的“农民起义军”。
所以其思想具有极大的片面性,当他鼓吹“平等、正义”的“不伤及自由而又消除了贫困的”社会主义时。
他的社会主义“远不是一种明确、清楚的政治或思想体系,而是一种深刻的心理经验的粗糙归纳”。
而他在思想上对所谓“民主社会主义”的追求也因此反映出了他的某些褊狭,以至于他的同时代人在回忆他的时候,常常情不自禁地联想到堂·吉诃德。
因此空有一腔热血和良知,不经雕琢和考验,是成不了真正的久经考验的“战士”的。
同样的任何试图将奥威尔的作品限制为“影射文学”,只针对某段、某个特定历史、国家,那毋宁说是将奥威尔这种朴素的左翼思想的狭义化,乃至庸俗化。
pS3:民主社会主义,指在资本主义国家通过选举,将“社会主义者”变成执政者,通过发展所谓“公共经济”(包括某些产业部门的“国有化”和政府对私人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