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最后被广泛的延伸到各种游戏和游戏题材A作品中,泛指像游戏玩家一样,拥有无限复活、高速成长、数据读取、行为举止混沌等特性的人群。
而随着这种概念在更多网文圈的泛滥,第四天灾在很多时候都被特化成了一群,奉行混沌善良或者混沌中立甚至混沌邪恶原则的“疯子”。
其能带给人的感觉,也一度极为狭窄的成了,唯利是图、破坏力强劲、喜欢搞反和谐行为,对原生世界有巨大破坏的“天灾”。
以至于产生了一些苟活在“第四天灾”中,或者引导“第四天灾”为己所用的网文小说。
但是玩家群体的群体画像,真的如此吗?
真的最好的情况,就是在幕后的网文主角引导下成为一把实现小说爽点的快刀吗?
或者说的更为惨淡直白点,玩家群体真的等同于不会自我觉醒但却颇为喜欢“以德服人”的“野兽”吗?
或许有些时候确实如此。
但第九艺术显然不止于打打杀杀。
玩家群体同样会有属于玩家群体的感动时刻,会有属于玩家群体的觉醒之时。
比如,《使命召唤:现代战争2》中原本算是悲情的谢菲尔德的背叛,小强,幽灵等角色死在面前的时刻,会没人升起一种对于战争贩子野心家的愤恨吗?
比如,史上最走心的反战游戏《勇敢的心:世界大战》中埃米尔大叔被枪决的一刻,会没人对被称为帝国主义矛盾大爆发的第一次世界大战产生反思吗?
又比如,来自“刁民模拟器”《冰汽时代》,已经成为又一个老梗,实际上只是11bit恶趣味,只要不触及越界法案就不会在结局出现的“这一切值得吗?”,第一次出现在稍微留意一些剧情的玩家眼前时,会没人产生一种思考社会制度利弊的冲动吗?
再比如,不出续作就必然封神的《最后生还者》中乔尔的女儿被米军枪杀的时刻,会没人产生一种*****的想法吗?
而且上述这些时刻产生的情感,并不比实际上黑了冷战双方的《使命召唤:黑色行动冷战》中,选择苏线结局时,那句已经有些扭曲的梗——但是“他们叫我同志”出现之时,产生的起点错误,但向往正确的情感要弱。
凡此种种,都证明了游戏并不只是一种人类欲望放大与宣泄的途径,正如混沌四神,甚至也可以有其代表的正面情感一样。
而且,这些还只是普通游戏沉浸感下带来的情感波动。
那么如果踏入“游戏”的玩家,在接入前一刻,就已经处在一种有初步觉悟,并意识到“游戏”世界,不仅仅是游戏世界呢?
这就是因为跨两个时空进行传送,耽搁了很多时间,并在布满迷幻色彩的传送过程中,思考交流了很多的薯条玩家连成员。
在某种程度上成为了解决当前糟糕局势最及时的一波援军的情况下,即将要体验的。
当然在一开始,这帮在“新手村”体验的是和二战德军水平的敌人对抗的玩家,对于这种难度曲线的突然拉高还是不适应的。
特别是那些原本以为自己可以开着顶级载具大杀四方的玩家。
虽然他们获得了帝皇和最高苏维埃联合赞助的,在战锤40K水平凡人辅助军中算的上豪华的装备。
但这种与预期严重不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