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续分区,但是可以简单理解为一个元老辖区的建成区,或者说核心领土。
而废墟区则是非建成区的统称。
其可能是若干个“敌对”元老辖区之间的缓冲区,可能是一片时空上比较稀疏以至于没有建设价值的区域,可能是曾经至高雅利安帝国使用了一些毁灭武器导致丧失价值的区域,可能是至高雅利安帝国因为主观或客观原因尚未普遍调查的区域。
总之是无法直接给至高雅利安帝国带来足够收益的区域。
2、薯条旅时空毗连区
毗连区,狭义上是指沿海国领海之外紧邻的一片海洋,通常为从领海基线起24海里宽,沿海国对其有一定达不到主权级别的管辖权。
而广义上毗连区通常是指一个势力能有较强干涉能力的非实际控制区域。
因此在这里被用于指代在至高雅利安帝国视角里,和薯条旅时空有较强耦合的几个相关时空连续体。
当然不同时空之间的连接方式是复杂的高维度的,因此这里的时空之间的相互连续不能简单的理解为三维层面的距离近。
3、新生阶段与人格化
信念体在某个角度的本质就是人民这个抽象哲学概念的物质界实体。
因此当形成并维持其的个体较少,且作为凝聚锚点的成员有明显的性格倾向时,信念体便会表现出更多的人格化表现。
因为在人数较少时,所有成员更容易拥有相近的情感倾向。
但当信念体达到最高苏维埃这样的统合巨量个体的水平,其中凝聚锚点的影响就会大幅下降,相应的信念体所表现出来的人格化现象就会消退。
因为在这种规模下,其中含有的各色各样的情感倾向便几乎不可能在同时达到同一状态,也就无法让信念体能够表现出稳定的人格,体现在外就是信念体不再表现出人格化行为。
相应的,在这种状态下的信念体中的最大公约数就只剩下了人民的长远的广泛的共识与利益了。
即所谓的“我将无我,不负人民。”
对应现实就是,同仇敌忾万众一心这类成语只有很少的时候,才能真正提升到国家层面。
因此国家治理从来不能也不应该被小群体的统一发声所左右;在国际关系分析中也十分忌讳将一个国家轻易的视为整体,乃至将其人格化后进行分析。
当然薯条旅和神秘势力信念体能够独走,但最高苏维埃信念体要行动却要苏维埃委员会达成一致,还有其他原因。
比如,从技术层面来讲,最高苏维埃信念体是最高苏维埃在源发时空拥有的客观优势下,自己主动通过技术手段培养的,可以视为人造物品。
这样经历了完整制造研究过程的最高苏维埃有足够的技术去控制使用。
但薯条旅和神秘势力信念体诞生虽然存在最高苏维埃的干涉,但其更多的还是两个原本没有客观条件,但是已经存在主观积累的时空,因为骤然获得了客观条件而自然产生的。
其整个生成过程虽然不能算是野蛮生长,但也可以称为不受控制,相应的薯条旅和神秘势力作为播种的人,对其的控制能力,在信念体相关的技术水平提升上来之前都会比较差。
再比如,从认识层面来讲,最高苏维埃信念体建立过程中就被寄托了苏维埃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