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年4月11日,纽约,华尔街,高晟集团总部-联合指挥中心
巨大的环形屏幕墙分割着全球市场的数据洪流。
韩元汇率曲线像条濒死的蛇,在低位毫无生气地趴着。
不过此刻的低位,在克里斯等人眼里,他们宁肯开盘一直保持着。
没有人再奢望韩元会升值了。
HY集团股价则如坠落的流星,在“5000韩元”退市红线上方绝望挣扎。
印地麦克银行的厄尔利猛地将手中的纯银打火机狠狠砸向光洁的地板,发出刺耳的脆响。
他双目赤红,指着那条几乎要戳穿屏幕顶端的红色线条,声音嘶哑,
“克里斯!这他妈的根本不合理!内存颗粒是金子做的吗?!”
克里斯没有回头,他双手撑在冰冷的控制台边缘,目光如同鹰隼般死死锁定另一块分屏——上面正滚动着路透社最新的快讯头条:
【突发:华国环保风暴升级!占据全球工业硅出口53%份额的华企全面停产!硅基供应链源头断裂风险剧增!】
“不合理?”
克里斯的声音冷得像西伯利亚的冻土,带着一种洞悉一切的残酷,
“厄尔利,告诉我,现代工业生产最基本的库存原则是什么?”
“EOQ!经济订货批量!这他妈小学生都知道!”
现代工业生产的精密齿轮,在EOQ理论的润滑下平稳运转了数十年。
这套理论之下,企业如同精明的管家,严格计算着成本与效率的平衡点。
EOQ的精髓在于一个看似简单的公式:√(2DS/H)。
其中D是年需求量;
S是每次订货的成本,包括采购谈判、物流、检验等隐性支出;
H是单位库存持有成本,仓储费、资金占用利息、跌价风险、管理损耗。
内存颗粒这类高价值、快迭代、价格敏感的元件,H值高得吓人。
假设内存颗粒一片成本约5美元,某内存条厂月需100万片,按EOQ模型计算,其最优库存周期通常在14-21天。
持有超过30天?
意味着数百万美元的现金被冻结在仓库里,承受着市场价格可能腰斩的风险,同时还要支付仓储和保险费用。
这在精算师眼里等同于犯罪。
正是这套冷冰冰的数学模型,将“零库存”奉为供应链管理的圣杯,也将整个产业链的韧性压缩到了极限。
米恩烦躁地接话,扯松了领带,“所以,内存颗粒这种玩意儿,囤超过一个月用量就是蠢货!
也就是说,在夷洲岛强震之前,没有哪家内存生产厂会有一个月以上的内存颗粒。
现在好了,他们只能去高价抢。”
对于内存条制造商而言,内存颗粒——这种核心原材料,其库存策略的黄金法则是:维持2至3周的生产用量储备,足矣。
因为内存颗粒是一种价格波动剧烈、敏感性极高的元件。
在风平浪静的年月,囤积超过一个月产量的库存原材料?
那无异于将宝贵的现金流锁进随时可能贬值的仓库,是商业智慧的倒退。
然而,当全球内存颗粒产能被骤然扼杀至不足三成的“天灾人祸”降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