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朝经常发生的“皇帝再三任命,臣子疯狂推辞”的拉扯场景,在小万历与两位阁老的身上上演着。
此事可是苦了当值记录起居注的沈念。
因此事与皇帝密切相关,且能彰显儒家“君子不居功”的美德与大明官场礼制。
故而沈念这几日的起居注,明显变长了许多。(起居注内吕调阳推辞奏疏如图)
……
十月二十五日,天气晴冷。
文华殿,日讲。
小万历坐在桌前正在批阅奏疏,沈念以起居注官站于一旁。
这时,小万历微微皱眉,看向沈念。
“沈编修,吕阁老已呈递谢恩奏疏,同意担任太子太傅,元辅……元辅为何又要推辞?这已经是第三道推辞奏疏了!”
说罢,小万历将奏疏递给了沈念。(起居注内张居正推辞奏疏如图)
沈念仔细一看,想了想,拱手道:“陛下,张阁老已说的非常明白了!”
“此恩衔太重,外加为非分之恩、逾格之赏,日后易滥,当下不能受,臣建议陛下同意张阁老所请。”
“朕也是为了新政更好地开展,元辅不会不明白朕的心意吧?”
沈念微微摇头。
“陛下,阁老不受,也是为了新政。”
“一些官员反对的其实不是新政,而是阁老,陛下在议政台上已表达了对阁老柄国的态度,而今再加恩,反而会使得一些人将对阁老的不满转移到新政之策上,待新政大成,再授阁老之三公荣衔,或许会更好!”
沈念读懂了张居正的想法。
他若二辞,或是假辞,但三辞,必然是真辞。
小万历想了想,点头道:“好吧,既然元辅执意不受,那朕就同意他的辞让。”
说罢。
小万历在奏疏上写道:朕特准元辅辞免太傅,伯禄,成卿忠志,用立臣极。其余常典,悉宜勉承,以见君臣相体之义,慎勿又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