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进士用进士,无进士用举人。拒任者,勒令回籍,不录京官。”
意思很明显——
拒任州县官者,回家听用,朝廷再次任命,定是外放,而非京官。
这将使得许多幻想着“宁为七品京官,不作一县之宰”的储备官员愿望落空。
单有这一策,自然不行,沈念的高明之处在于第二策。
其二。
沈念恳请明年会试增加录取名额,且注明了缘由:为备州县官人选而增额。
这种增额,并非沈念独创,而是早有惯例。
一般新皇帝即位、朝廷缺才、皇嗣诞生等,朝廷都有可能增加会试的录取名额。
其中。
在正德八年,朝廷便有为“备知州、知县人选”而增额的先例。
大明会考,参与人数常年维持在三千到五千人之间,而录取的人数约在300人左右。
像万历二年,应试者近4500人,录取者为三百人整。
今年增额,则录取人数至少会有400人。
初入仕途的官员们,大多还是愿意担任州县官的。
这套组合拳打下来。
相当于告诉所有拒任州县官的官员:你不做,自然有人做。
张居正还是较为喜欢任用提拔年轻官员的。
他对沈念之策甚是认可。
朝廷可以向百姓妥协,因为百姓养着朝廷,但绝不能向官员妥协,因为是朝廷养着官员。
……
张居正的效率非常高。
当日便将此策汇禀给了小万历,小万历欣然同意,批阅后,便将此策下发到了京师的各个衙门。
吏部尚书张瀚的效率也非常高,当即对京师那些候补等待肥缺的官员再次任命。
拒任者。
&n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