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知晓,若只做这两件事。
待朝廷抓住他,给他扣上一个“因屡次落榜,心生怨恨,故而诽谤朝政”的罪名,此事就能平息。
故而,他选择了尸谏。
从绝笔信的字里行间,沈念看到了赵承砚的无奈,看到了他对当下科场弊病的恨。
或许有屡试不中的原因,或许有轻生博名的原因。
但赵承砚所言的关节贿赂、冒籍跨考、鬻牒纳粟,确确实实是发生在底层的真实情况。
此事若不能妥善处理,明年三月的会试可能会爆发出更大的矛盾。
不多时。
张居正、吕调阳、张四维、马自强四人来到御前。
曹威将此事又向四人汇禀了一遍。
小万历看向四人,道:“关节贿赂、冒籍跨考可是真?是不是有官员瞒着朕?当下科场舞弊已逼得生员要靠尸谏来倾诉冤屈了吗?”
小万历非常不满。
他之所以不提鬻牒纳粟(即富家子弟通过捐纳财货进国子监为监生便可直接参加乡试),乃是因此条为当下实情。
就在张居正、吕调阳、马自强还在思索时。
张四维率先站了出来。
“陛下,臣以为,此事乃是一个平庸秀才因多次不第而对朝廷生怨,进而谋划的一系列使得天下读书人仇视朝廷的阴谋。”
“其伪造登科录,以题壁诗诽谤朝政,用绝命书煽惑人心,即使已死,仍应对其定下死罪,并剥夺其秀才身份。”
“此外,臣认为朝廷应再次发布告示,告知百姓,此人的一系列行为不是尸谏,不是以死而为天下人谋得一个科举公平,而是毫无根据地造谣,此类人,死不足惜,不值得任何人祭拜。科举乃社稷之基,不容任何人无端诋毁!”
听到此话,马自强站出来说道:“陛下,赵承砚造谣确为死罪,然仅此定性,并不能彻底解决此事。”
“当下,街头巷尾,流言四起,读书人纷纷质疑科场是否公正,我们要做的是让读书人相信朝廷,而非让读书人被迫接受朝廷的处理结果。若仅此定性,而无查证说明,明年三年春闱,必会再起波澜!”
&nbs